根据这个波函数,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一个情况:</p>
当两个原子的距离小于两倍原子半径的时候,反对称态的能量e>0,对称态能量=0。</p>
而自由电子的能量,同样也是0。</p>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情况下,对称态已经不稳定了,电子可以飞到无穷远。</p>
因此当两个铅离子靠近的时候,它们自然就会分解,而非发生碰撞。</p>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它们不能被看成是玻色子。</p>
分解的能量和碰撞的能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量级。</p>
不过话说回来。</p>
陆朝阳会出现这种误判和他的能力没多少关系,而是与实验涉及的方向有关。</p>
粒子物理实验中其实是不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相关的,二者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p>
如果不是孤点粒子的特殊性,陆朝阳平时压根不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p>
所以他会出现一些思路上的错误倒也正常。</p>
理越辨越明嘛。</p>
随后徐云又和陆朝阳探讨了一些流程上的问题,无误后便开始了实验的布置。</p>
冷原子的制取需要高量级的真空,一般都在1x10^-10ar左右。</p>
好在如今不是1850年,想要构筑出这样的一个真空环境还是不难的。</p>
“唐飞博士。”</p>
徐云看了眼手中的花名册,念出了一个人名:</p>
“反亥姆霍兹线圈就麻烦你去布置了。</p>
徐云口中的唐飞是个三十岁出头的男子,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留着一头短发,看上去很精干。</p>
唐飞是整个项目组中年龄仅次于陆朝阳的成员,也是科大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现在是科大某研究所的新锐骨干。</p>
其实以徐云现有的地位,他是请不到唐飞这样已经毕业工作并且能力不低的学长的。</p>
只是恰好唐飞目前正处于提副研究员的关键期,需要一些暴光和成果来丰满履历。</p>
于是便通过潘院士的介绍顺利入了徐云小组,让徐云捡了个漏。</p>
并且今后即便分组,他也会跟着徐云来搞项目。</p>
眼下得到徐云的指示,唐飞连忙表情一正:</p>
“没问题,交给我吧。”(说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不是我校验的时候改了错别字,你们会看到嫁给我吧“.....)</p>
待唐飞离去后。</p>
徐云继续下达了指示:</p>
“李若安,你去负责射频场的调试。”</p>
“收到!”</p>
“杨堃博士,你去负责倏逝波。</p>
“明白!”</p>
“张晗学姐,你负责观测波包——记得把参数设定到13.2的奇数倍。”</p>
“好嘞!“</p>
“叶纸学妹,你去点外卖,口味你定,不要芹菜和香菜。”</p>
“ok!”</p>
将任务分配完毕后。</p>
徐云便和陆朝阳一起,在操作台等待了起来。</p>
这年头为了保证项目组细化分工后能获得高效率的正反馈,很多项目组都逐渐开始配备了点差器:</p>
这玩意儿大概有两个一块钱硬币那么大,上头有一个按钮和一个防误触开关。</p>
完成任务后把防误触的开关解除,再按一下按钮,主显示台就会在对应的项目下方出现一个绿点,提示负责人xx块任务完成了。</p>
据说...据说啊,燕京某大学的项目组还用上了穿山甲的语音包,魔性的不行。</p>
徐云这次的课题组便配备了一套点差系统。</p>
随着时间的推移。</p>
徐云面前的七个光点逐渐由红开始变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