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p>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p>
潘院士能够说出让徐云和陆朝阳现在就开始试验这种话,除了对他们有信心外,还有另一层的潜意思:</p>
那就是实验室目前的设备水准,完全可以负担起相关实验需求的精度。</p>
因此很快。</p>
徐云和陆朝阳便就地设定起了相关数值。</p>
“平行的和反平行的交替一秒100次应该够了吧?”</p>
“数学上没问题,不过要不保险一点,提高到200次吧。”</p>
“行,那么4685Λ超子的散射概率呢?”</p>
“稍等,我在计算.....大概五千分之三吧。”</p>
“五千分之三,也就是四分钟左右可能出三十组数据.....所以时间就设定80分钟如何?”</p>
“彳于。”</p>
“那么耦合区域呢?划定多少?”</p>
“1毫米应该够了。”</p>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p>
就这样。</p>
半个小时后。</p>
徐云和陆朝阳很快便把实验方案搞定了。</p>
接着由唐飞、张晗等工具人出面,将相关系数设定录入了电脑程序里。</p>
又过了十分钟。</p>
科大同辐实验室的调度中心传来回复:</p>
用于实验的二代光源、电子束以及铅粒子束均已准备完毕,分配给徐云小组的实验时间为两个小时。</p>
由于整个过程全程发生在束流管道内部,外头除了按下启动键外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p>
因此在设备启动后。</p>
徐云等人便去......</p>
吃起了外卖。</p>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来说。</p>
在顺利突破孤点粒子寿命的情况下,这顿饭的氛围应该非常活跃:</p>
大家会讨论着论文的发表日期,幻想着自己署名出现在刊文上的场景。</p>
甚至还可能起哄着让徐云请客或者大宝剑。</p>
但随着潘院士安排的这个实验的进行,现场的氛围顿时有些沉闷了起来。</p>
所有人都在好奇一件事:</p>
那个让潘院士都赶到颤栗甚至恐慌的现象,究竟是什么?</p>
半小时后。</p>
众人草草吃完外卖,回到了实验室。</p>
随后徐云来到了一直坐在主控设备的梁浩然身边,对他问道:</p>
“师兄,情况怎么样了?”</p>
梁浩然此时眉头正微微拧成一团,指着操作台上的屏幕道:</p>
“徐博士,你看看这个。”</p>
徐云闻言,把脑袋凑到了屏幕前。</p>
通过监控设备可以看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