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设备精度不高,只有米尺。</p>
所以只能估算一颗灰尘是1毫米左右。</p>
接着有了15厘米的刻度尺,计算后发现微粒比1毫米还要小。</p>
再然后就是其他更精密的设备上场。</p>
中微子的质量就好比是灰尘,随着测量精度的升高,它的真实质量不断在缩小。</p>
等到了现在。</p>
中微子的质量已经被缩小到了1ev内。</p>
具体是0.012ev还是0.0012ev或者更小谁也不知道,但绝不会在1ev以上——就像现实里不存在一厘米的灰尘一样,那玩意儿tmd叫石头。</p>
当然了。</p>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设备水平够高,不存在误差。</p>
结果没想到.....</p>
这一次,居然发现了质量在4.7ev的中微子?</p>
这已经不是‘精确不精确’的事儿了,而是‘存不存在’的范畴。</p>
如此一来。</p>
这便指向了三个可能:</p>
要么的设备有问题,出现了结果上的错误。</p>
要么在说谎,为了搞出一个大新闻而吹牛皮。</p>
要么.....</p>
那个巨型中微子,绝非已发现的类型。</p>
第一个可能首先可以排除。</p>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科研机构之一,是集中了欧洲科研之力的欧洲科研堡垒。</p>
整个机构所使用的仪器几乎全是禁运级别的重宝,绝不可能出现精度上误差。</p>
至于说谎.......</p>
那就更扯澹了。</p>
这个道理和1850副本中高斯宣称发现了冥王星一样——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同行进行复验,撒谎没有任何意义。</p>
因此此时剩余的,便是后一个可能了......</p>
想到这里。</p>
卢卡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再次对拉尔斯追问道:</p>
“拉尔斯,莫非你们发现的中微子.....符合seesaw机制?”</p>
拉尔斯点点头,朝好友竖起了一根大拇指:</p>
“不亏是当年的学霸,没错,我们这次发现的中微子,拥有一个majorana质量项。”</p>
卢卡斯顿时童孔一缩。</p>
seesaw机制。</p>
可以翻译成跷跷板机制。</p>
这个右手中微子研究中一个非常精妙...或者说优雅的模型。</p>
这个机制通俗可以理解成原本应该差不多大小质量的左手和右手,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不同的情况。</p>
它将higgs机制和规范粒子的质量项,以及狄拉克质量项完美的均衡在了一起。</p>
也就是拉氏量里面既有higgs机制的左手的二重态与higgs二重态加右手带电轻子的耦合项,又有右手中微子自己的majorana耦合。</p>
这个均衡后的模型还有一个非常骚的称呼:</p>
nmsl。</p>
20年的时候。</p>
的官推发布了一则相关的小成果,然后有人在下方留言【nmsl?】,接着官推回了个yes......</p>
留言的账号还是个华夏人,所以有理由怀疑对方是故意的.....</p>
总而言之。</p>
一个符合seesaw机制,同时质量远高于普通中微子的中微子......</p>
那么必然是右手中微子无疑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