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鲁比亚这番话说的非常笃定,因为他也确实是这样想的。</p>
毕竟他今天所说的数据,全程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尽皆属实。</p>
也就是右手中微子确实在TNCG的情况下,呈现出了一定的暗物质特性。</p>
虽然这种条件的制造成本每次高达五十万美刀,持续时间只有三秒不到,但确实不失为一个方向。</p>
不出意外的话。</p>
十年之内,应该可以取得实质上的突破。</p>
只是卡洛·鲁比亚不确定的是.....</p>
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p>
如今他已经88岁高龄了,虽然身体依旧健康,但这个年龄段的人谁也说不准是个啥情况。</p>
例如卡洛·鲁比亚他自己就认识不少人,前一年还好好地,后一年就瞬间老化了许多。</p>
甚至还有人上半年精神奕奕的说去泰晤士河边钓鱼,下半年就跑到忘川河上抛竿了。</p>
因此卡洛·鲁比亚坚信暗物质终将在十年内发现,但自己能不能看到就说不准了。</p>
在介绍完右手中微子的相关信息后。</p>
与神冈发布会一样。</p>
CERN进入了媒体提问环节。</p>
不过比起神冈发布会,无论是人品还是地位都比铃木厚人高上不少的卡洛·鲁比亚并没有受到刻意的针对。</p>
首先提问的是一位来自《物理评论快报》的女记者。</p>
不过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这位记者一开口便是非常专业的物理问题,流畅度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业内专家:</p>
“卡洛教授,既然您提到了TNCG这个条件,那便说明您遵循的是自然性原理。”</p>
“但您应该知道,三代轻子的混合角中至少两个是很大的,所以就这样将不和谐的小量与对称性破坏联系起来....</p>
“是不是太过乐观了呢?”</p>
卡洛·鲁比亚朝对方竖起了一根大拇指,示意这是个好问题,笑着解释道:</p>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位女士,你应该知道,质量项目一定是非对角的,对吧?”</p>
女记者思索片刻,点了点头:</p>
“没错。”</p>
卡洛·鲁比亚愉快的打了个响指,继续说道:</p>
“所以整个过程中,总轻子数L仍然是守恒的,那么非对角矩阵元显然是破坏性的一种行为。”</p>
“如果不计最近实验上所拟合出来的非零CP相角,CP角所处的象限决定了中微子总体的方向——这个特性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中微子同样遵守。”</p>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和谐的小量显然是与CP对称有关。”</p>
“因为在标准模型里我们可以消除掉所有的相对衰变“速度”,但是只有CP角是一个绝对的方向,你理解我的意思吗?”</p>
女记者这次思考的时间长了点,不过最后还是点了点头:</p>
“我明白了,谢谢您卡洛教授。”</p>
随后卡洛·鲁比亚又接受了其他几位记者或者同行的提问,全部顺利完成。</p>
接着很快。</p>
话筒递到了最后一个记者手里。</p>
这位记者是个人高马大的光头,一站起来后,感觉整个屋子都亮堂了不少。</p>
光头男子拿着麦克风,又看了眼手中的录音笔,对卡洛·鲁比亚问道:</p>
“卡洛·鲁比亚教授,您既然认为十年内或许能发现暗物质,那么您觉得哪个机构最有可能最先取得突破呢?是CERN吗?”</p>
卡洛·鲁比亚微微一怔,这个问题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p>
“唔.....记者先生,说句实话,虽然我很想回答你发现暗物质的将会是CERN。”</p>
“但世上没有哪件事是一定会按照人的意愿去发展的,尤其是未被发现之物。”</p>
“所以我只能回答你一个大概范围,不是欧洲就是美洲,仅此而已。”</p>
“欧洲或者美洲?”</p>
光头男子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地区,又问道:</p>
“那么亚洲呢?”</p>
“......”</p>
卡洛·鲁比亚抬起眼皮扫了他一眼,摇头道:</p>
“至少在我看来,亚洲几乎没有可能取得暗物质的突破,虽然某个国家在中微子方面的成果确实斐然,但那可是暗物质......”</p>
说着说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