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p>
看着面前中科院的直播画面,实验室主任安吉·佩德罗扶了扶眼镜,对助理说道:</p>
“尼尔森,请通知操作员开始给纯化水基液降温吧。”</p>
助理点点头:</p>
“明白。”</p>
待助理离去后。</p>
安吉·佩德罗又快步来到了操控室边,拍了拍一位六十岁上下的银发小老头儿的肩膀,问道:</p>
“加布里埃尔,时间差不多了,中科院的原理推导出来了吗?”</p>
听到安吉·佩德罗的问话,名叫加布里埃尔的银发男子轻轻摇了头:</p>
“从这些数据和材料的配比来看,华夏人很明显是准备通过Peccei-Quinn度规进行切入,并且可以确定会采用双电子捕获的模式进行实操。”</p>
“但这样一来,W-玻色子的能级精度误差就无法避免,并且理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优化方案。”</p>
“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p>
加布里埃尔的全名为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是2014年狄拉克奖.也就是理论物理最高荣誉的获得者。</p>
虽然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是个意大利人,但他这些年一直都在为Liner这个西班牙机构工作。</p>
他是整个Liner实验室的灵魂级人物,设计过许多非常精妙的实验方案。</p>
例如曾经让Liner实验室名声大噪的中微子二征态涌动实验,便是出自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之手——可惜梶田隆章等人的中微子震动玉珠在前,否则这也是个诺奖级别的成果。</p>
据一些小道消息传说。</p>
在19年的时候。</p>
中微子二征态涌动的成果曾经杀到了提名流程的最后一关,最终评委会考虑到它和中微子震荡结果上近似,才被遗憾否定。</p>
另外Z玻色子的超重拟态、温伯格角测算这些重量级的测量,同样出自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之手。</p>
在前几天的CERN发布会过程中,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便曾经猜中过一些实验原理和步骤。</p>
由于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与安吉·佩德罗这对搭档一个满头银发蓄着络腮胡,另一个左眼附近有一块胎记,因此有些人也把他们称之为玄冥二老。</p>
但今天.</p>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这个Liner的顶尖大脑有些宕机了。</p>
“W-玻色子的能级精度误差吗.”</p>
安吉·佩德罗摸了摸下巴,眼中同样闪过了一道思色。</p>
海对面的费米实验室曾经于22年4月份在《science》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实验测到的W玻色子质量比标准模型足足高了7sigma。(DOI: 10.1126/bk1781)</p>
质量越大,它的能级档位自然也就越高,和标准模型的误差也就越大。</p>
而目前几乎所有微粒的实验呢,则都是以标准模型为主。</p>
因为一道离子束里头除了W玻色子外还有很多微粒,比如最常见的电子、质子,比较少见的介子等等.</p>
这些微粒在数据上都是符合标准模型量级的,不需要改动。</p>
好比一辆旅游大巴车。</p>
一般情况下。</p>
旅游大巴车的座位规格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都非常舒适,甚至你还可以侧躺在上头休息——这大多数乘客就是离子束里的其他微粒。</p>
结果有天旅行团里来了个三百斤的大胖子,走起来跟肉山似的,这普通座位显然就坐不下了。</p>
但另一方面,旅行团其他的几十个人却可以正常落座。</p>
所以对于旅行社来说,他们显然不可能为胖子一个人去魔改大巴,或者重开旅行团。</p>
即大巴这个‘标准模型’显然是不能动的。</p>
怎么让胖子.也就是W-玻色子的能级误差优化,必须要另外想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