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现在很多人都坚持认为威腾只是个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反应实在是太敏锐了。</p>
实际上。</p>
这也不是威腾第一次炫技了。</p>
众所周知。</p>
在在热力学与流体力学中,有一个方程叫做玻尔兹曼方程。</p>
这是一个描述热力学系统的统计行为的偏微分方程,提出于1872年。</p>
但直到2010年。</p>
这个方程才由宾大的两位教授Philip T. Gressmarain,证明了他的解是well-behaved的。</p>
当时宾大方面整理了一篇120多页的论文发布到了预印本网站,预计大多数人要花三到五天才能看完。</p>
结果论文发布后49分钟,威腾就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指正出了一个有关sofic群的小错漏。</p>
数学界直到四天后,才比较正式的认定威腾指出的地方的确有问题。</p>
好在这个错漏和最终结果关系不大,因此两周后宾大便重新发表了一篇新文章,也就是证实玻尔兹曼方程的最终论文。</p>
比起今天的炫技,那次的难度还要高点儿。</p>
随后威腾想了想,又对徐云问道:</p>
“徐博士,你在计算这条概率轨道公式的时候,双光子末态的自旋是多少?2还是3/2?”</p>
徐云没怎么犹豫,肯定的道:</p>
“是2。”</p>
“那么预期的bad呢?”</p>
徐云这次思考的时间长了一点儿,只见他用食指在空中画了条左高右低的曲线:</p>
“3.2fb^-1出头,最终近似是3.224还是3.226我记不太清了。”</p>
威腾顿时虚起了眼。</p>
其实别看威腾之前那番话话说的挺玄乎,什么冥王星海王星都出来了。</p>
其实从威腾打断潘院士后的表情就不难看出,他并没有多少把握能够肯定那颗‘冥王星’粒子真的存在。</p>
他之所以在这时候站出来,一是因为他确实在数学上发现了一些问题。</p>
二来则是.......</p>
在之前的数据推算过程中,他的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一个猜测。</p>
一个让他宁愿冒着得罪中科院也要‘拆台’的猜测。</p>
一个离谱到以他现如今的地位,都不敢直接言明的猜测。</p>
而眼下随着徐云这番话的说出。</p>
威腾心中的把握,又大了那么两厘米......</p>
恰好在此时。</p>
潘院士身后的屏幕上,也投放出了徐云计算出的概率轨道公式,以及一些相关数据。</p>
F(t):=N(t)//π)。</p>
N=)+h?exp(-λ?t)+……h)]。</p>
y(xn+1)?y(xn)/h≈f。</p>
在公式出现后。</p>
威腾也很快理解了公式的一些内在含义。</p>
例如那个“:=”是定义符号,它表示将右边的东西定义成左边的东西。</p>
也就是徐云为F(t)赋予了一个物理意义:</p>
某个原子在时刻t依然存活(没有衰变)的概率。</p>
N=)+h?exp(-λ?t)+……h)]这个公式则描述了到时刻t还剩多少原子,只要将剩下的原子数目比上最初的总原子数,再拓展到更小的微粒上就行。</p>
在公式出现的同一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