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撞能级最接近的粒子是Σ1580重子与B介子,二者的能级信号相差57MeV。</p>
而眼下这两颗粒子的差异数值只有520eV,这已经不是正常理论可以解释的了的了。</p>
因此在数学上确定了两颗粒子存在后。</p>
一个物理层面上的问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p>
这种‘态’是怎么形成的?</p>
随后威腾想了想,对杨老问道:</p>
“杨,你还有什么看法吗?”</p>
杨老闻言飞快的扫了眼身边的徐云,眼见徐云一脸乖巧.JPG的表情,便摇了摇头:</p>
“没有了。”</p>
威腾的目光跟着看了眼徐云,语气倒是没明显的失望,毕竟他最大的压力已经缓解了:</p>
“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老规矩,先从粒子结构入手吧。“</p>
“目前从量级上来看,至少它...或者说它们,在结构上应该是符合现有机制的。”</p>
波利亚科夫等人闻言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p>
随后众人依次拿起桌前的另一份轨迹报告,认真看了起来。</p>
此前提及过。</p>
对于一颗复合粒子的相关属性,也就是判断它是模型的哪种粒子,可以从产生道的截面,衰变道的分支比等数据进行判定。</p>
但如果要确定某颗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深层次的物理性质,那就复杂很多很多了。</p>
因为这涉及到了真正的‘基础’物理。</p>
“从对撞量级上来看,这两颗粒子应该都是强子。”</p>
如同一头棕熊的波利亚科夫一边看着报告,一边仰头喝了口伏特加:</p>
“不过它的手征特性却有点怪.....莫非是h介子对它进行了修正?”</p>
他身边的尼玛很快摇了摇头,侧着身子指了指某行数据:</p>
“波利亚科夫先生,您看这里,磁距偏离的误差为万分之一点四。”</p>
“根据经典电子动力学静态粒子模型的3X3矩阵分析,h介子的修正效果显然不可能这么高。”</p>
波利亚科夫飞快的进行了一番心算,最终抿着嘴点点头:</p>
“你说的是对的,尼玛。”</p>
随后他又思考了一会儿,再次灌了口伏特加:</p>
“如果不是h介子修正的缘故,那么就只可能是自由度的问题了。”</p>
这一次。</p>
尼玛没有再提出疑议。</p>
众所周知。</p>
物理学界把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作为强子,强子包括介子、重子和刘华强,咳咳.....</p>
其中最先发现的强子就是质子和中子,因为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p>
接着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从宇宙射线中陆续观测到了各种各样的强子。</p>
这些强子的性质各不相同,包括质量、衰变周期、自旋、宇称等性质。</p>
慢慢的,随着发现的强子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想能否对这些强子进行分类。</p>
而既然要分类,那么肯定要有个标准。</p>
比如说我们会把人类根据长幼,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p>
而在理论物理中,它们有个专业名词:</p>
自由度。</p>
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p>
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七人众似的,实际上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奥且重要的概念。</p>
重子八重态中的粒子,自旋、宇称是相同的,但是质量却不同,质子和中子也可以归属到这里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