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原理都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用碱性脱酸剂将纸张中的酸中和而达到脱酸目的。</p>
其中气相脱酸法主要分为二乙基锌法和吗啉脱酸法,但由于它们工艺要求很高,所以近些年国内几乎没有使用这类方法的桉例。</p>
液相脱酸则分为水溶液脱酸法,以及有机溶液脱酸法。</p>
其中前者多见于霓虹、德意志和意呆利三个国家,因此别名也叫轴心国脱酸法。</p>
国内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有机溶液脱酸法,在这方面的经验很足。</p>
所以这一次,翁同等人同样使用了有机溶液脱酸法——即便箱子里装的不是《永乐大典》,这个步骤同样不可缺少。</p>
至于靳向前所提到的降温和光线问题,也都是文物保护中比较重要的环节。</p>
比如以纺织品为例。</p>
纺织品上的有机染料,钛白、锌白等物质能充当光敏剂,吸收光的能量,并把能量传递给纺织品本身,会把有机材料降解的波长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域。</p>
而能量呢,则会促使有机物分子和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p>
从而导致基团脱离或聚合度降低,分子量下降,最终纤维素结构遭到破坏。</p>
书籍的纤维素也是同理。</p>
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来说。</p>
眼下的开箱环节应该在避光条件下进行。</p>
奈何由于直播...或者说避免霓虹人和棒子浑水摸鱼,所以才被迫改成了见光状态。</p>
因此具体光线怎么打入、光强多少,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规划了。</p>
好在姜成谷他们之前有三周的时间可以用于准备,因此眼下这个环节进行的倒不是很仓促。</p>
“报告!紫外波频已筛除成功!”</p>
“报告!红外波频已屏蔽!”</p>
“照度已调准至76lux.....”</p>
“光照设备编号a1、a4、t5、c7....,入射角分别为14.36°、44.67°、34.58°.......”</p>
十五分钟后。</p>
一切准备就绪。</p>
翁同手上拿着通过赋频光谱建模仪再次制成的钥匙,轻轻捅入了铁铸箱子的锁孔。</p>
卡哒——</p>
比铜殿铜锁娇嫩许多的锁孔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响,吧嗒一声便摊开了。</p>
翁同深吸一口气,将锁头拿下。</p>
接着他与童怀军对视一眼。</p>
这两个相识三十多年的搭档不需要交流,便很有默契的一人站到了箱子一角,合力将箱子掀起开来。</p>
虽然箱子从盖合到掀开,整个过程只用了两秒不到。</p>
但这两秒的时间在翁同的感官里,似乎过去了两年那么长。</p>
不过很快。</p>
翁同复杂的内心戏便被童怀军的惊呼声给打乱了:</p>
“老翁,你快看!</p>
!”</p>
“...第一千三百二十卷....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第一千三百零六卷....</p>
“箱子里装的全是——”</p>
“《永乐大典》啊!</p>
!</p>
”</p>
.......</p>
注:</p>
明天开副本,今晚通宵码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