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动力学都是个深奥到预测日期超过七天计算结果还不如roll骰子的学科,遑论现在了。</p>
如今的气象中心只能靠着人力去推导各种结果,极其原始。</p>
当然了。</p>
也正是因为没有超算之类设备协助的原因。</p>
这个时期的大气工程师还处于一种【我知道这个问题难,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难】的情况。</p>
就像后世的网络小说。</p>
很多读者都知道日更三万很困难,但他们的认知无外乎是关小黑屋码个十几个小时就差不多了。</p>
实际上只有真正接触这行才知道,日更三万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期许而已......</p>
眼下的气象学就是如此。</p>
当年的理查森甚至还提出了个六万四千人在一间工厂里计算,就能解出全世界天气数值预报的天真想法.....</p>
假如说实际上的气象计算涉及的是小数点后100位的情景,气象界在这个时期探究到的是小数点后10位。</p>
那么眼下气象界对可以被推导出来的气象数值猜测,顶多就是12、13位左右罢了。</p>
也就是费点儿力能够破解的范畴。</p>
等到气象卫星出现并且发展到一定程度,</p>
这个数值会被扩展到20位。</p>
接着ECMWF提出四维变分。</p>
气象学家就会发现一个悲催无比的现实:</p>
这玩意儿tmd就跟单反似的,算多少遍都看不到头......</p>
但另一方面。</p>
也正是因为眼下视角的局限性,人类才会有勇气去挑战计算大自然。</p>
叶笃正便是这样一位‘勇者’。</p>
随后他又从边上取出了一份纸笔,唰唰唰的写下了几个数字:</p>
“诗言兄,你看,这就是我计算出来的协变量张量。”</p>
“我的思路是先将笛卡尔坐标系转化为曲面坐标,将连续方程拆分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别计算......”</p>
“至于痕量物质方面,我依据雷诺分解,把瞬时浓度分解为了均值项和湍流项也就是φi=φˉi+φi′′.....”</p>
数分钟后。</p>
啪嗒。</p>
叶笃正将笔一放,对陶诗言道:</p>
“诗言兄,你觉得这个推导怎么样?”</p>
“三日内不会有大雨,第四日上午降雨概率30%,下午60%,夜间无法判断。”</p>
“沙尘暴则是两日内概率为0,第三天10-16点概率73%。”</p>
陶诗言目光在厚厚的算纸上停留了一会儿,摸着下巴说道:</p>
“逻辑上倒是说的过去,不过笃正,三维空间流体的变化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尤其是边界层这块儿我还是感觉数据少了......”</p>
说道这里。</p>
陶诗言便止住了嘴。</p>
他很清楚,叶笃正是个聪明人。</p>
以好友的智商和情商不需要说太多,应该就能理解自己的想法。</p>
果不其然。</p>
听到陶诗言的这番话。</p>
叶笃正沉默片刻,微微叹了口气。</p>
只见他将双手负在身后,从位置上站起身,说道:</p>
“诗言兄,友来同志也是这个看法——虽然他不是气象专家,但计算这块还是互通的。”</p>
“友来同志?”</p>
陶诗言微微一愣,旋即很快便反应了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