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活的则是【同志,这是你们加速器的密码】等等。</p>
还有人戏称这是【鸡兔同笼】,所以将其称为【笼中对】......</p>
.........</p>
过了片刻。</p>
老郭将内心的震撼彻底‘消化’完毕,随后才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徐云:</p>
“韩立同志,这个气象...气象多普勒雷达,组装起来需要哪些流程和零件?”</p>
老郭没问徐云能不能给出组装方案,毕竟此前徐云曾经说过一件事:</p>
整个设备的投入大概要几万块钱,时间快则三四天,慢则七八天。</p>
也就是说徐云肯定清楚具体的步骤,甚至知道一些更加详细的内幕。</p>
“零件啊......”</p>
果不其然。</p>
徐云很快摸了摸下巴,慢慢说道:</p>
“从结构上来说,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基本上可以分成八个环节。”</p>
“也就是天线、天线罩、信号处理器、伺服系统、发射机、接收机、波导管和显示器......”</p>
“韩立同志,你先等等。”</p>
不等徐云说完,老郭便打断了他。</p>
只见老郭从公文包里取出了纸和笔,将它们放在桌上,方才示意道:</p>
“请继续吧,韩立同志。”</p>
徐云对此倒也不以为意,点了点头便继续说道:</p>
“其中最简单的是天线罩和显示器,天线罩就不说了,显示器只要能显示出回波和垂直剖面即可。”</p>
“至于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可以用医院的X光机临时改良——前提是领导们能说服林宇医生。”</p>
“天线的话正馈线用抛物面天线就行,口径1米左右,馈线也只要水平线极化......”</p>
与发动机一样。</p>
小型多普勒探测雷达,同样是后世DIY圈中很常见的一种设备。</p>
当年徐云在成飞的时候,就鼓捣过很多次这玩意——虽然搞的是小型的小功率测风多普勒雷达,接受灵敏度只有-60dbm,但原理上还是相通的。</p>
考虑到眼下这个时代兔子们的工业水准较低,加之此时的时间较为紧迫。</p>
因此徐云也一如既往的用上了一个老思路:</p>
不搞正式版设备,只搞性价比最高的乞丐...咳咳,青春版气象多普勒雷达。</p>
毕竟老郭他们需要的也只是五千万组的数据罢了。</p>
后世一台普通的气象多普勒雷达每次收集的数据非常夸张,往往可以达到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组。</p>
例如酒泉那座非常有个性的‘海豚式’雷达塔楼,单次采集的数据量甚至可以达到3000亿组。</p>
没办法。</p>
大气中的粒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p>
因此无论是需求还是实际情况,都不需要徐云拿出正式版的气象多普勒雷达。</p>
在徐云的设计中。</p>
显示器可以只考虑回波和垂直剖面,对于221厂的大牛来说只需要把电视屏幕拿来改进一下就行了。</p>
发射机、接收机、波导管则都可以从医院就地取材:</p>
医院的X光机自带X波频,可以提供发射机和接收机需要的X波段双偏振效果。</p>
波导管则来自他身边的那台心电监护仪——这玩意儿的弦线电流计和波导管几乎就是一个原理。</p>
至于伺服系统也不难。</p>
后世的伺服系统主要使用的是伺服放大器和脉宽调制器,比如SMPR-v1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