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厂房内。</p>
杨承宗的一番话经过透明玻璃反射,清晰的传入了现场每个人的耳中。</p>
刹那之间。</p>
唰——</p>
现场所有人近乎同时做出了一个表情:</p>
嘴巴微张,脖子前伸,脸上肉眼可见的浮现出了一个问号:</p>
【o.O?】</p>
不过很快。</p>
钱皋韵便率先回过了神。</p>
只见他略显呆滞的表情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沉声问道:</p>
“承宗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p>
虽然钱皋韵很早就意识到了实验结果的不对劲。</p>
但这个“不对劲”仅仅是针对事件本身,至于具体哪里出问题他并不清楚——毕竟整个研发过程他并没有亲自参与。</p>
在钱皋韵想来。</p>
即便是气体交换膜出了问题,可能的原因也有很多种。</p>
例如气体交换膜的制备材料质量不过关,一整批的中空纤维膜丝没有达到对应精度。</p>
又例如气体交换膜在材料上是合格的,纸面参数上没有异常,但扩散片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剪切应力等等.....</p>
但无论是哪种猜测,钱皋韵都从未把箭头指向金属数位器。</p>
这和钱皋韵崇洋媚外无关,而是他从未想过......</p>
毛熊专家居然会坏到在这种设备上动手脚。</p>
直白点说,就是低估了人性的恶。</p>
眼见钱皋韵一脸的惊疑不定,杨承宗也不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p>
随后他指着桌上的蓝色粉末和溶液,对钱皋韵解释道:</p>
“钱主任,我也不愿意相信毛熊人会这么下作,奈何事实胜于雄辩。”</p>
“你们看,桌上蓝色的粉末是无水氯化钴,溶液则是丙酮液体。”</p>
“无水氯化钴在丙酮中融化后会具备一种特殊的热色性,可以短暂的具备气体六氟化铀的折射光谱波段。”</p>
“然后.....你们再看这里。”</p>
说罢。</p>
杨承宗又指了指金属数位器的中段区域,解释道:</p>
“在氯化钴溶液具备类六氟化铀光谱的时候,数位器的示数是380ft2,产水量是GPD——这两个数值虽然和真正的六氟化铀有所区别,但都处在一个区间。”</p>
“然而当无水氯化钴的热色效应退化的时候,它显示的氯化钴溶液示数便变成了209ft2和6498GPD。”</p>
“但根据我们此前对氯化钴溶液独立的检测结果来看,它的示数应该是740ft2和GPD之间。”</p>
听闻此言。</p>
钱皋韵顿时一怔。</p>
过了十多秒,他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p>
“承宗同志,你的意思是......”</p>
“这台数位器的示数——或者说内部某个程序,会根据我们检测的物质来进行调整?”</p>
“在检测与铀无关的物质的时候,它会正常显示某些数值。”</p>
“当检测物与铀有关联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改成另一种判定逻辑?”</p>
杨承宗点了点头,叹息道:</p>
“没错,一般来说,含铀物质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放射性,在光谱上很好检测。”</p>
“所以整个设备内部不需要设置什么精密的程序,只要放置一个可以感应放射性光谱的模块——例如可以检测射线的树脂光栅就行,这玩意儿在1930年就出现了。”</p>
“而我们由于没有操作手册以及设备孤本的原因,所以从头到尾都不敢拆卸这台设备,只能在按钮上进行破解,所以......”</p>
说着说着。</p>
杨承宗便扬起手,仿佛想要一巴掌拍碎这台设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