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所谓的八级工之间,亦有差距。</p>
在眼下这个时代。</p>
八级工的水平就相当于人形自走车床。</p>
兔子们的第一艘核潜艇、</p>
第一颗核武器的起爆部、</p>
第一颗卫星的零部件......</p>
全是出自八级工之手。</p>
真·手搓核弹。</p>
因此眼下得知这几位五十多岁、容貌和衣着都很平凡的大老居然是八级工......</p>
徐云的心态立刻就变了。</p>
这些大老的动作在后世滤镜的加持下,仿佛带着一股莫名的“道蕴”。</p>
比如那个在扭螺丝的大老。</p>
他的力度、频率一定带着他数十年工龄的感悟吧?</p>
还有那个在焊接CUC接口的大爷。</p>
每颗溅跃开来的火花角度,想必都在他的计算之中吧?</p>
还有那个拿着锉刀的大叔。</p>
此时正捂着左手,显然正在进行着某个特殊的仪式....哦,是力度太大划伤了手指啊,那没事了.......</p>
而就在这些八级工大显神威的同时。</p>
徐云忽然发现。</p>
不远处的保铮等人,也开始用板车推来了几个设备:</p>
这些设备外观都是高度在一米五、长宽50厘米左右的长方体,</p>
它们通体黑色,金属材质,外表还缠绕着许多线圈。</p>
这些长方体金属原本都被安置在一旁的帐篷里,还被用各种布料遮挡住了视线,因此徐云一开始倒确实没发现这些东西的存在。</p>
不过从阵势上来看。</p>
这些金属长方体显然非同一般。</p>
随后徐云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些玩意儿,发现判断不出它们的身份后便把目光转移向了孙俊人:</p>
“孙工,不知道这些东西是......”</p>
“哦,你说它们啊。”</p>
孙俊人眨了眨眼,双手别到了身后,看似澹定的说道:</p>
“这就是用于存储信号的设备,也是从首都那边运过来的,要不了多少钱。”</p>
“这些存储桶内部由50个24寸的盘片组成,每个桶可以存储1.2MB的信息。”</p>
“再通过串联、外接延迟设备,可以做到在运作后存储15MB的数据。”</p>
“根据我们的计算,气象多普勒雷达需要的实时数据储量在10MB左右,其他余量可以通过限位孔设备进行导出来。”</p>
“虽然整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纸材,但对于国家...唔,国家级项目来说,倒也不是难以负荷。”</p>
孙俊人的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语气也没什么波动,仿佛保铮他们推来的只是几个铁桶似的。</p>
如果换做这个时代的其他人,估摸着多半也就信了。</p>
但徐云不一样。</p>
在听到‘信号存储模块’以及后续的构造的时候,他便已然意识到了一件事:</p>
传闻中的【那个东西】.....</p>
原来真的存在!</p>
其实吧。</p>
徐云在和老郭聊设备原材料的时候就有些奇怪:</p>
当时他刻意将信号存储模块和静电分析模块这两个最难点留到了最后,甚至做好了再拿出某些后世技术来偷偷帮忙的准备。</p>
结果老郭在听闻信号存储模块的要求时,居然很轻松的表示徐云不用担心这件事,他有办法解决。</p>
那时候徐云心中便冒出了一些猜测,只可惜没有实证没法落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