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地联动,开始测算!(5 / 7)

这个区间大概一小时刷新一次,其中雷同的数值会被叠加,通过光电转换元件的电信号直接进行录入。</p>

因此传到吴几康他们手中、需要纯手工导入的数据远远没有五千万组那么多。</p>

以兔子们第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为例。</p>

国内第一台气象多普勒雷达型号叫做714SD,它单次采集的数据多达1400万组,周期十五分钟一次。</p>

不过在真正计算的时候,电转换元件过滤了98%的雷同数值。</p>

所以真正需要人工导入的数据也就小几十万组罢了——注意,导入和计算是两码事,实际计算的数据依旧是1400万组。</p>

眼下5000万组数据虽然看起来多,但真正需要手工录入的大概也就百万组上下。</p>

如今机房内有五十多个人,每位操作员实际上要录入的数据差不多是三万组左右吧。</p>

真·日更三万。</p>

接着很快。</p>

众多操作员便开始输入起了数据。</p>

“气温26.7℃.....”</p>

“湿度27%.....”</p>

“经向风18.5m/s.....”</p>

“散射辐射220W/m^2.......”</p>

很早以前提及过。</p>

不同于后世计算天气时的RF-CMAQ等一众模型。</p>

此时的气象学依旧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p>

因此即便有茫茫多的数据,也仍然只能通过解大气方程的方法进行预测。</p>

也就是此前说过的将地球表面格点化,然后将各气象要素的值进行插值运算,得到未来某一个时刻的值。</p>

因此实际的模型推导还需要叶笃正他们那边进行,中科院的这台104机主要是把各种数据拟合成更精确的参数而已。</p>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p>

加工成半成品?</p>

当然了。</p>

这个年代虽然科技比较落后,但终究脱离了近代史早期。</p>

加之计算机所也好歹是兔子们最前端的一处技术中枢,因此此时104机倒也没原始到特别凄惨的地步。</p>

目前104机虽然还是脱离不了解方程的局限,但它使用的算法...或者说思路其实还挺特别的:</p>

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覆盖了6层垂直高度,decoder只有两级。</p>

更关键的是....</p>

它的数学本底机理,出自华罗庚老爷子带领的数学研究所。</p>

没错。</p>

华罗庚。</p>

因此虽然依旧是暴力破解计算。</p>

但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104机模拟的还算很顺利。</p>

就这样。</p>

每间隔一段时间,便有一批数据从221厂传送至计算机所。</p>

计算机所的操作员则对数据导入,104机用老爷车般的算力缓缓产出着结果。</p>

.......</p>

八个小时后。</p>

一份厚达五厘米的数据结果正式出炉。</p>

原本零散的大气粒子数据被归类成了各个时域的参数、风场、气压场、密度场等众多更详细的模型。</p>

紧接着。</p>

这些数据被通过加密方式传回了221厂,最终来到了叶笃正和陶诗言的手里。</p>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p>

至此。</p>

整个气象推演也到了最后一个环节。</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