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后】、</p>
【持续时间半小时】、</p>
【雷暴】。</p>
这三个关键信息一出。</p>
帐篷之内。</p>
老郭和程开甲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严肃了起来。</p>
如果说此前的半日无雨以及沙尘的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巧合性,可能是碰巧遇上了常见的天气。</p>
那么眼下这包含了三个重要信息的预测,就绝对不存在所谓的偶然和巧合了。</p>
这种预测要么精确命中。</p>
要么就是严重错误。</p>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二选一,绝不存在其他可能。</p>
想到这里。</p>
老郭不由重新审视了一番面前的叶笃正,再次确认道:</p>
“叶主任,你确定吗?”</p>
“现在外头这种天气....三个小时后会出现雷暴?”</p>
“况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p>
“现在的气象水平想要推导出闪电的发生时间,似乎在技术上还比较困难吧?”</p>
老郭虽然不是气象领域的专家,但他对于流体力学的研究却很深入。</p>
毕竟航空航天也涉及到了相关领域,有部分是共通的——尤其是数学方面。</p>
所以他对于N-S方程组的难度认知,其实不比叶笃正他们低多少。</p>
同时他和远在首都的竺可桢老爷子交情也很好,在前些天的筹备阶段也特意找竺可桢了解过一些气象预测所面临的难度。</p>
当时竺老曾经说过一句话,令老郭印象很深:</p>
“在现有的数据工具面前....我是说全球范围内,想要推导出降水与沙尘的情况尚有一丝机会,但雷暴却断无可能。”</p>
结果没想到.....</p>
此时叶笃正居然给了他如此惊人的一个消息?</p>
看着一脸凝重的老郭,他对面的叶笃正却显得信心很足,肯定道:</p>
“没错,不出意外的话,三个小时后必有雷暴。”</p>
“至于郭工你所说的技术难点.....这样说吧,所谓雷暴,其实就是积雨云所发生的激烈放电现象。”</p>
“这个现象会预先释放出很多的物理信号,这些信号其实非常清晰,所以雷暴本身是可预测的。”</p>
“只是此前我们既缺少捕捉信号的设备,又缺乏一个合适的推导模型,因此对于雷暴自然是无能为力。”</p>
“但是....这一次我们却不一样。”</p>
说到这里。</p>
叶笃正抬头看了眼一旁的徐云,眼中露出了一丝感激:</p>
“如今我们既得到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帮忙,掌握了很多此前不曾具备的参数,又在韩立同志的协助下新构建出了一个数学的气象工具。”</p>
“所以在雷暴推导这一块,我们已经不像过去那般无力了。”</p>
听闻此言。</p>
一旁的徐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上的绷带。</p>
他其实很想轻咳一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而已。</p>
毕竟雷暴预测这种事情,在后世算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技术。</p>
不夸张的说。</p>
甚至很多乡镇企业、单位都具备短期的雷暴预测能力,中长期的运气好也能做到预测。</p>
毕竟......</p>
雷暴产生的条件其实很简单。</p>
首先是水汽条件。</p>
水汽在凝结成云滴或冰晶时,会释放大量的潜热。</p>
该能量是驱动雷暴上升气流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水汽可以说是雷暴的“燃料”。</p>
二则是不稳定的层结条件。</p>
不稳定层结的作用就像是将“燃料”释放出来的“通道”,其中又有分绝对不稳定、条件不稳定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