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现实的反馈中已经可以确定。</p>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确可以做到在不激活火控侦测雷达的前提下,完成机体轨迹扫描。</p>
但众所周知。</p>
兔子们自古以来都是究极稳逼。</p>
因此叶笃正和孙俊人并没有在歼6飞过头顶的第一时间,便向李觉进行报告核验完成的消息。</p>
而是等到对方返航后。</p>
请联络员再次与清水14基地进行了一次信息确认,保证一切无误后才去找了李觉。</p>
毕竟从概率角度上来说。</p>
保不齐歼6其实已经发现了雷达扫描,但通讯设备临时出了问题,所以才没有传来回复呢?</p>
虽然概率很低。</p>
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p>
“......所以这就是你们让我和秉穹同志白等了一个小时的理由?”</p>
总厂厂办内。</p>
看着一脸【老子是故意的】的叶笃正和孙俊人。</p>
李觉忍不住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最后无奈叹了口气:</p>
“得,白等就白等吧,反正都得和清水那边再联系一次。”</p>
“老孙,也就是现在咱们可以百分百确定,气象多普勒雷达有能力做到精准的轨迹探测?”</p>
孙俊人闻言点了点头,从身上取出了一份文件,放到了李觉面前。</p>
李觉顺势看去。</p>
只见这份文件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各种数据,其中很多数据的概念李觉只是大致听过术语。</p>
不过从整体上不难看出。</p>
这份数据被分成了左右两栏,似乎是一种相互比对的模式。</p>
于是李觉便抬起头,望向了孙俊人:</p>
“老孙,这是......?”</p>
孙俊生见状伸出粗壮的食指,在文件上比划了几下,解释道:</p>
“老李,这是我们测量出的数据与歼6机载定位信标记录的飞行参数对比。”</p>
“喏,这一栏是时速.....这一栏是角度....这一栏是飞行高度。”</p>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测量精度误差大概在0.63%左右。”</p>
“这个数值虽然比火控雷达的0.12%高了足足0.5个百分点,但已经非常令人欣喜了——我们之前猜测的误差甚至高达5%。”</p>
听闻此言。</p>
李觉和钱秉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股喜意。</p>
诚然。</p>
在万米量级的高度差面前,0.63%的误差实际上可能多达60米。</p>
但别忘了。</p>
徐云设计的炮弹并非单纯的自由落体,而是具备一定的变向追踪功能。</p>
追踪巡敌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了校准误差。</p>
因此在实战阶段,0.63%的误差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靠追踪手段进行弥补。</p>
也就是说......</p>
那台气象多普勒雷达确实可以做到在不激活火控侦测雷达的前提下,完成比较精确的机体轨迹扫描。</p>
这无疑是个极其令人振奋的消息。</p>
不夸张的说。</p>
抛开这次u2能否被击落这件事不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