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度甚至要超过导弹的战斗部,如果能把它缩减十厘米以上,那么一米导弹的研发就有可能实现了。”</p>
钱五师也跟着点了点头,看向了众人:</p>
“各位同志,有谁对柴志同志说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p>
现场众人齐齐摇了头。</p>
“很好。”</p>
钱五师见状,便很果断的下了另一个指示:</p>
“既然大家都对这个理论方向没问题,那我们就讨论讨论怎么才能缩减战斗部吧。”</p>
“现在是自由讨论时间,任何人有想法都可以发表意见,有没有哪位同志起个头儿?”</p>
钱五师话音刚落。</p>
一位一直没有开口的男生举起了手。</p>
此人徐云在钱五师介绍的时候便对上了人名,本尊是华夏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的总指挥沉忠芳先生。</p>
根据后世公布的一些履历来看。</p>
沉老爷子在研发方面属于一个激进派,经常会提出一些有风险但也有收益的想法,相当的有个性。</p>
比如【某工程师笑言,希望以后能把59改也送上天】这万恶之源,便是出自沉老爷子之口。</p>
不过当时他还没过脱密期,所以报道上只是用“某工程师”代替罢了。</p>
随后钱五师朝他做了个请的手势:</p>
“忠芳,请说。”</p>
沉忠芳见状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整个人显得锐气很足,说道:</p>
“钱主任,我有个比较大胆的想法。”</p>
“既然缩减战斗部,那么推进剂的剂量肯定也要降低,对吧?”</p>
“那么我们是否能更换一种更高效的推进剂,让它在更小体积的情况下,产生与原本相同的能量呢?”</p>
“比如某种....正在研发的特殊推进剂。”</p>
“特殊推进剂?”</p>
钱五师重复了两遍这个词,旋即便脸色一变。</p>
作为目前导弹组的总负责人,他很快便意识到了沉忠芳所说的东西。</p>
众所周知。</p>
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就推导出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p>
V=ω×Ln(Mo/Mk)。</p>
这也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p>
其中的ω为发动机的喷气速度。</p>
Ln为对数表达式。</p>
表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对数。</p>
Ln(Mo/Mk)就是表示为以e为底数Mo/Mk的对数。</p>
Mo和Mk呢。</p>
分别是火箭的初始质量和发动机熄火...也就是推进剂用完时的质量。</p>
所以Mo/Mk被称为火箭的质量比。(这个公式很重要,建议插个眼)</p>
于是从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面世后。</p>
火箭推进剂也随之开始了发展。</p>
从物理形态上讲。</p>
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有两种形式:</p>
一种是液态物质。</p>
另一种是固态物质。</p>
燃烧剂和氧化剂都是呈液体形态的发动机则称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或称为液体火箭发动机。</p>
倘若两者都是呈固体状态,则称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p>
在眼下这个时期。</p>
液体火箭推进剂算是技术中的主流,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地位远远没有后世那般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