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它们的速度往往是没有改变的,真正改变的是空气的声速。</p>
这是因为低空飞行和高空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大气温度存在很大差异。</p>
因此。</p>
同一个速度在高空可能是超音速,但在低空往往是亚音速。</p>
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真正表达的术语是马赫数。</p>
或者再准确点说......</p>
马赫数不仅仅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马赫数最本质的作用是体现流体的被压缩的状态。</p>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这么理解:</p>
把空气想象成一根“弹黄”,“弹黄”的刚度与马赫数成反比。</p>
所以当马赫数较小的时候。</p>
“弹黄”的刚度较大。</p>
所以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就会轻易传递到“弹黄”所有位置,“弹黄”就不会被压缩。</p>
因此。</p>
马赫数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空气是不可压流体。</p>
当马赫数较大的时候呢。</p>
“弹黄”的刚度较小。</p>
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容易造成“弹黄”的局部压缩,此时认为空气是可压流体。</p>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p>
一般来说。</p>
马赫数小于0.3的低速流体,可以视为不可压流体。</p>
而马赫数大于0.3的流体,则为的可压流体。</p>
并且马赫数超过1的时候,便会产生激波。</p>
当马赫数已经超过跨声速区域后。</p>
激波不会出现在飞机表面,而是出现在飞行器的前方——此时的激波也叫脱体激波。</p>
所以想要保证诛仙剑导弹在只靠重力势能提供动力的情况下完成【?】式飞行,必须要精准确定激波出现的位置。</p>
也就是.....</p>
类乘波体结构的设计。</p>
等等!</p>
类乘波体?</p>
想到这里。</p>
钱五师忽然意识到了另一件事:</p>
如果说这个导弹真的被设计了出来,那么自己之前和徐云所说的吃斧头的事情岂不是就......</p>
过了几秒钟。</p>
钱五师用力一咬牙。</p>
罢了。</p>
如果真能搞出这种导弹,啃两口斧头又算什么?</p>
真男人就该啃斧头!</p>
..........</p>
总而言之。</p>
到了这一步。</p>
大方向上的讨论也算是暂时告了一段落,剩下的便是.....</p>
结构上的设计与计算。</p>
于是钱五师再次按照之前的方式,将现场众人分成了三个小组。</p>
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p>
这次钱五师不再和徐云出门摸鱼,而是组成了第四个小组进行计算。</p>
小组的另一个成员是个同样圆脸的中年男子,看起来三十出头,是计算组的一位成员:</p>
此前提及过。</p>
基地派来的计算组一共有十个人,之前的小组却有三个,所以早先的分配方案是334,有一个其实是多余的。</p>
眼下钱五师亲自成立了第四小组,那么多余出来的人自然被拉来打起了下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