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p>
这年头的物资实在是太贵乏了。</p>
然而令老郭有些意外的是。</p>
徐云却认真的摇了摇头,解释道:</p>
“你猜错了,郭工,我的意思不是吃成虫,而是吃......”</p>
“黑水虻的幼虫——或者准确来说,是幼虫磨成的蛋白粉。”</p>
黑水虻。</p>
这是在后世非常有名的一种资源昆虫。</p>
它是一种水虻科的扁角水虻属动物,英文名叫Black Soldier Fly。</p>
它的成虫形态与蜜蜂相似,无毒无害,体长13-22mm。</p>
这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以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甚至杂草为食,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p>
例如在徐云穿越的后世。</p>
很多地方便出台了相关养殖政策,全力扶持黑水虻养殖产业链。</p>
而除了成虫用途多样,黑水虻的幼虫同样价值不菲。</p>
首先。</p>
黑水虻的幼虫是FAO....也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定资源昆虫之一。</p>
它的蛋白质含量足足高达44%,仅次于大麦虫的51%,比面包虫和樱桃蟑螂还要高。</p>
而且与大麦虫不同。</p>
黑水虻的幼虫不含有致病菌,反倒是带有抗菌肽——这玩意儿还可以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菌。</p>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中,黑水虻幼虫位列可食用前景的第一位。</p>
诚然。</p>
这种报告的前瞻性大于实用性,如今黑水虻幼虫制成的蛋白粉主要是动物饲料。</p>
但FAO的权威性多少还是有些的,至少要比什么瑞典少女靠谱多了。</p>
例如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p>
中州已经有官方的牧业机构在研究黑水虻幼虫蛋白肽的制备了,论文doi是i.2095-9737.2023.04.002。</p>
又比如10./j.1002-2813.2022.12.015这篇论文,可是实打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p>
更关键的是.....</p>
虽然黑水虻的发源地是美洲,但实际上这玩意儿早在19世纪就出现在国内了。</p>
很多黑水虻介绍上的所谓【近些年引入国内】指的其实是黑水虻养殖技术,而非物种本身。</p>
说来也巧。</p>
黑水虻恰好是之前吡虫啉研究中的一个对照组,所以徐云当时还和裘生很深入的查过一些资料。</p>
其中有一份资料记载的便是在今年的十一月份,华夏十万大山中的靖西市三叠岭瀑布附近,便有人发现了一处黑水虻的超大聚集点:</p>
当时发现的黑水虻数量超过了十数万头,可惜很快便被靖西当地以处理蝗虫的方案清剿干净了,因为他们以为这是一群苍蝇.....</p>
这件事还被记在了靖西的县志中,位于GX人民出版社2000.2版的第778页。</p>
当然了。</p>
这也怪不了当时的政府负责人,毕竟眼下昆虫工业化养殖还远远不是一个成熟的行业——这个行业要等到1985年《昆虫饲养手册》问世后,才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p>
此时此刻。</p>
办公室内。</p>
听完徐云介绍的这些信息,老郭等人的表情隐隐有些微妙。</p>
过了片刻。</p>
王老与老郭对视一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p>
“小韩,我有个疑惑想请你解答一下。”</p>
“如你所说,黑水虻幼虫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但它的产量能负担得起基地内一万多人的日耗吗?”</p>
听闻此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