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将两根食指先是贴合在一起,接着又分开了一段距离:</p>
“分离出两种......特殊的基因。”</p>
眼见侯光炯没有说话。</p>
徐云便抖动了两下左手食指,解释道:</p>
“第一种基因是花粉致死基因,它在花粉或配子体中,会使花粉或配子体致死。”</p>
接着又抖了抖右手食指:</p>
“另一种基因呢,则是育性恢复基因,这是一种显性基因。”</p>
“只要有该基因,则孢子体可以产生花粉,个体表现为可育。”</p>
“您仔细想想,如果在雄性核不育系中引入育性恢复基因和花粉致死基因,那么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p>
侯光炯再次一愣。</p>
过了数秒钟。</p>
他忽然童孔一缩,一把从桌上拿起纸和笔,在算纸上急匆匆的书写了起来:</p>
“假设雄性核不育系是rr,育性恢复基因是R,花粉致死基因是F......”</p>
“那么后代就会有F-R型和F-r两个类型......”</p>
“再然后......”</p>
“妈耶?!”</p>
写着写着。</p>
侯光炯的笔尖瞬间一顿,整个人骇然的抬起头,看向了徐云:</p>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个方法...可以筛选优质基因?!”</p>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p>
与此同时。</p>
他还不动声色的瞥了眼一旁同样震撼的袁国粮。</p>
大老,请原谅我的抄了波作业or2......</p>
众所周知。</p>
袁国粮他们后来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严格意义上来说全称是‘第一代杂交水稻技术’。</p>
这种技术的亩产量不低,但却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初期的种植过程中其实是遇到过一些歉收情况的。</p>
因此经过改良。</p>
袁国粮团队又先后优化出了第二代杂交水稻技术,以及如今最先进的......</p>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p>
这个技术的原理其实也挺简单。</p>
就是徐云上头说的那样,在育种过程中引入花粉致死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p>
也就是在雄性核不育系rr中引入与花粉致死基因F,以及与F紧密连锁的育性恢复基因R。</p>
如此一来。</p>
就可筛选获得可育的新型保持系,也就是F-R或者F-r。</p>
但这仅仅是概率上的情况而已。</p>
实际上。</p>
其中的F-R型花粉由于含花粉致死基因而不能存活,因此该保持系只会产生......</p>
r型花粉。</p>
与此同时呢。</p>
该保持系F-R/r自交,又可以生产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p>
F-R/r型保持系、rr型不育系。</p>
整个过程中。</p>
花粉致死基因会使带有外源育性基因的花粉致死,使杂交后代中不含转基因元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