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叶凡和石昊谁战力高,就足够把贴吧屠版的了......</p>
想到这里。</p>
徐云便不由深吸一口气,对刘有成说道:</p>
“刘主任,您的想法我大概能猜到一些——凡事儿讲究原汁原味嘛。”</p>
“不过刘主任,您在国外留过学,所以肯定也知道...或者见识过一种情况。”</p>
“那就是很多中餐馆为了能契合当地口味,往往会把一些菜做的偏离原本的口味,例如说所谓的美式中餐。”</p>
听闻此言。</p>
一旁的老郭忍不住点了点头。</p>
众所周知。</p>
中餐在国外的发展,基本上和华夏的近代史是同步的。</p>
大概从19世纪末开始。</p>
随着各种出国务工、留学、做生意的华人出现,中餐也逐渐普及到了欧美各地。</p>
而在这种发展过程中。</p>
很多欧式或者美式中餐也相继出世了。</p>
比如说很有名的左宗棠鸡。</p>
当然了。</p>
它的发明人并不是左宗棠,而是已故的彭长贵老先生所研制:</p>
当时梁序昭找彭长贵研究宴请雷德福的菜单,第3天彭长贵将鸡肉斩块,先炸后炒,左以特制酱料而成一道新菜色。</p>
食者称赞其味美,并问及菜名,彭长贵随口而答左宗棠鸡......</p>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被魔改成无数版本的麻婆豆腐。</p>
客观来说。</p>
这种行为只要不上升到反过来鄙视华夏菜式的高度,它们本身其实是没啥问题的——去国外开中餐馆不就是为了赚钱吗?</p>
刘有成在留学的时候对于曾经见识甚至品尝过不少所谓的美式中餐,因此他很快理解了徐云的想法:</p>
“韩立同志,所以你的意思是......”</p>
“这些加了姜丝的可乐也是一种改良的饮料,它在毛熊那边会很受欢迎?”</p>
“没错。”</p>
徐云笃定的点了点头,肯定道:</p>
“不但如此,它在价格方面还能提高不少——最少多要个50%肯定没啥问题。”</p>
姜汁可乐。</p>
这种后世被很多人列为黑暗料理的饮料,实际上并不像人参味脉动那样在任何地方都被拒之门外。</p>
实际上。</p>
在一些高纬度地区,姜汁可乐的销量是和普通可乐持平...甚至在冬天压着普通可乐打的。</p>
生姜味可乐首发于土澳,接着又在霓虹的冬天限定上市,做法便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生姜熬煮。</p>
它特别的地方一是口味,二则是温度——它是一种热饮。</p>
顺带一提。</p>
在发行生姜味可乐之前。</p>
霓虹可口可乐就发起过一则小蓝鸟投票,询问用户希望哪一种作为冬日新口味。</p>
四个选项分别为“山葵”、“腌李”、“辣椒”和“生姜”,最终生姜可乐脱颖而出。</p>
所以这玩意儿你别看它味道有些古怪,但在冬天的时候喝上一口其实是很暖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