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部和之前徐云去的理论部一样,建筑的外壳只是个装饰,真正的‘主角’被藏在了地下:</p>
小楼内部有着一条通向地下的楼梯,楼梯边则依旧是一处用于物资运输的升降平台——随着徐云在基地参观的场所越来越多,这种配置估摸着今后不会少见。</p>
毕竟地下设施可是科研的标配,别说华夏了,毛熊和海对面那边也不少见。</p>
紧接着,比较年富力强的领导走向了楼梯,年纪比较大的前辈和徐云则乘坐升降平台抵达了下一层。</p>
结果刚一走出平台。</p>
徐云的眉头便为之一挑。</p>
之前陆光达带领的理论部同样位于地下,但比起理论部略显昏暗的灯光效果,爆轰实验室的光线却要亮很多。</p>
徐云仔细看了看,不出意外的话,周围挂着的应该是碘钨灯。</p>
碘钨灯的光效可以达到30左右,内部充着充入碘蒸气,低温的时候会与钨化合,在高温与其分解。</p>
正因如此,碘钨灯要比普通白炽灯更亮而且寿命更长,</p>
这种光线强度已经接近了后世办公楼的亮度,这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p>
毕竟碘钨灯在两年前才被刚发明出来,在如今全面封锁的局势下,算是个实打实的稀罕物。</p>
如今国内倒不是说完全没有这玩意儿,但想要凑齐这么大阵势还是比较困难的——如今国内的碘钨灯一般集中在首都、魔都这些大城市的大型广场上,哪怕是稍小点儿的省会都见不着。</p>
而在这些强力光线的照射下。</p>
地下室的情况也清晰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p>
众人的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宽大的屋子,单独一面墙的长度看起来就有十米左右,不过两间屋子的细节上略有差别。</p>
左边那间的屋子墙面全部由精炼的钢铁合金组成,厚度由于视线问题未知,单幽暗的金属面板在光线的照射下透着一股冷厉的压迫感。</p>
钢铁墙面的中部则有一扇闭合的金属大门,大门高度大概有两米左右,结构为单开式,左端有着一个方向盘模样的转盘锁。</p>
右边的那间屋子墙体则以混凝土为主,左右两侧各有一扇铁门作为入口,看起来要低配一些。</p>
“诸位,如你们所见,这里就是我们爆轰试验场最重要的二号工位了。”</p>
随后高元明主动走到了众人面前,指着两侧说道:</p>
“左边这间由钢铁包裹的便是编号甲的实验场所,主要负责冷爆实验。”</p>
“右边的则是数据采样中心,职能是在冷爆实验后立刻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p>
“为了这两间屋子....尤其是甲号试验场的顺利建成,咱们前前后后可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不容易啊......”</p>
听闻此言。</p>
现场的众多领导纷纷点了点头。</p>
看过《走进不科学》这本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p>
从结构上看。</p>
原子弹由高能炸药和核部件组成的。</p>
当高能炸药爆炸压缩核部件,使其裂变产生能量并将其释放出去,这就是正常的核爆。</p>
这种核爆过程呢,又叫做热试验。</p>
但对于一个原子弹研制项目来说,啥都不干就进行核爆肯定是不合理的。</p>
在热试验进行之前,肯定要先进行一种不加入核爆材料、只测试高能炸药的预实验——毕竟要检测除了核材料外的部分运行是否正常嘛。</p>
这种实验就是所谓的冷实验,也就是‘冷爆’。</p>
而执行冷爆实验的场所,便是爆轰实验室。</p>
因此爆轰实验室可以看成是原子弹在应用领域的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关卡,若是没有这个试验场,炸药的研发将会非常困难。</p>
但爆轰实验室又不是简简单单挖个坑那么简单,它的设计过程需要涉及到很多关键的参数。</p>
221基地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才突破了爆轰实验室的设计壁垒,接着五月中旬通过报告,六月上旬正式开始施工。</p>
但在施工之后,基地便发现了一个问题:</p>
气象条件对于爆轰实验室的修建影响太大了,暴雨会影响基坑,沙尘则会让整体结构达不到荷载要求。</p>
从六月到七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施工队才完成了当月预期规划的20%不到。</p>
当时纵观整个基地,连老郭和陆光达都快要放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