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正文卷第六百一十五章从今天起,再也不要有牺牲「......」</p>
此时此刻。</p>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袋装小麦,感到震撼与心醉的何止是徐云一人?</p>
老郭、乔彩虹、牟方东.....</p>
除了夏敏这个过去十多个小时都在和小麦接触的十七分厂厂长之外,其余所有人的眼中都爆发出了一抹莫名的光华。</p>
这抹光华中有华夏人自古以来对粮食...或者说耕种收获的亲近感,不过更多的情感还是因为.....</p>
他们看到了希望。</p>
过了片刻。</p>
老郭忍不住主动上前几步,快步来到了众人左侧一袋小麦边上。</p>
这袋小麦已经被拆开了一道拳头大小的破口,从它没有被再次密封的状态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专门留给基地厂领导们视察用的——毕竟要是每个人都要拆开一包,那也忒麻烦了。</p>
哗啦啦——</p>
老郭将手探入袋中随意鼓捣了几下,很快抓出了一把带着壳的金黄色粒种。</p>
只见老郭将这把粒种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手心,双手捧着它,有些虔诚的放到了面前仔细嗅了嗅。</p>
一股有些发干但却很浓郁的麦香瞬间充斥了他的鼻腔,令老郭的心神再次狠狠一颤。</p>
与此同时。</p>
17分厂的厂长夏敏也带着徐云等人来到了老郭身边,见状主动出声解释道:</p>
「郭主任,如你所见,这些就是毛熊方面运来的冬小麦了。」</p>
「这次他们交付给首都的第一批冬小麦一共有两万吨出头,首都方面给咱们基地的配额是总量的5%,也就是整整1000吨。」</p>
「咱们国内一袋小麦的标准重量是50千克,不过毛熊那边的规格和咱们的标准有一些出入,一袋是39公斤多点儿——计算上可以理解成40公斤。」</p>
「所以这次运来的小麦一共有两万多接近三万袋,即便是脱壳后重量会降低,够咱们吃到春天的了。」</p>
老郭闻言,顿时欣喜的眉头一掀:</p>
「一千吨?这么多?」</p>
昨天老郭虽然没有像徐云那样有什么注射液要打,但却为了某个课题计算到了凌晨三点才匆匆睡觉,所以李觉等人也没刻意去打搅老郭。</p>
加之这批东小麦在运抵基地之前高度保密,所以老郭对于粮食的很多情况也并不了解——比如说它们的运输路线,又比如它们的总重量。</p>
因此在从夏敏口中得知这批粮食足足有1000吨后,老郭的欣喜可不是装出来的。</p>
很早之前提及过。</p>
由于承担工作的性质不同,基地不同人员的住所、分配到的工资、粮食份额都是不一样的。</p>
这三类人群中,科研人员的口粮配备最高。</p>
无论是专家、组长还是刚到基地的大学生,每人每个月的口粮配额是26斤——不是主食26斤,而是所有食物26斤。</p>
工人每月的口粮配额是22斤。</p>
警卫部队则是21斤。</p>
这里的所有食物包括了青海湖打捞的湟鱼,还包括了榆树叶煮出来的汤。</p>
没错,汤也算配额,所以可见这个数字有多虚了......</p>
一般来说。</p>
一位科研人员的纯主食配额大概400克左右,也就是基地一天大概要消耗4到5吨主食。</p>
如今基地新来了一大批职工和专家,日消耗量更是一下提高到了六吨左右。</p>
也就是一个月大概180吨,一个季节大概550吨。</p>
同时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大,这个数字应该还会多加一些。</p>
毕竟基地的事务繁多,可不能缩</p>
在被窝里头猫冬,每天都是要干活的。</p>
而眼下基地一下多了1000吨粮食......</p>
撑过两个冬天可能不至于,毕竟小麦的麦壳重量也不可忽视,但抗一个冬天真的是一点儿压力都没有——哪怕是最冷的寒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