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一十九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下)

第六百一十九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下)(1 / 4)

“振东,永忠,你们的想法呢?”</p>

观察室内。</p>

听到王原的这番话。</p>

刘振东与于永忠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用目光做了个短暂的交流,随后于永忠说道:</p>

“王工,让我来说几句吧。”</p>

王原当即点了点头:</p>

“说吧。”</p>

刘振东和吴永忠算是王原手下的哏哈二将,不过刘振东的工作方向更多在于炸药的实际调试和生产,研发方面于永忠的经验确实要更具丰富一些。</p>

接着于永忠深吸一口气,抬头扫了扫徐云,缓缓开口道:</p>

“王工,我认为韩立同志所说的方案....应该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p>

“首先,韩立同志提到的亚硝解液的色谱分离我接触过——我在近物所的时候刚好就是在负责气相色谱检测。”</p>

“虽然气相和液相色谱在技术上区别较大,但二者的核心原理是类似的,所以对于液相色谱多少也算有些了解。”</p>

“据我所知,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目前都已经很成熟了,魔都那边的256所还刚刚在海外华人的协助下引进了一台氧化铝填充的分配色谱仪。”</p>

“所以韩立同志说的这一步,我个人认为应该没什么问题。”</p>

色谱检测。</p>

这个一个近现代非常常见的技术,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前。</p>

大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东西方同时近乎出现了一种检测手段:</p>

布料商人会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p>

这种手段的本质,其实就是现代色谱学的基本原理。</p>

接着在1903年。</p>

毛熊植物学家Tswett在华沙自然科学学会生物学会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论文。</p>

论文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这一工作标志着现代色谱学的开始。</p>

当时他将碳酸钙装入竖直的玻璃柱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p>

接着进一步采用溶剂冲洗,使溶质在柱的不同部位形成了明显的色带。</p>

他通过这种方式公开展示了采用色谱法提纯的植物色素溶液,以及色谱图显示着彩色环带的柱管。</p>

Tswett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管内填充物被称之为固定相,冲洗剂被称之为流动相。</p>

1941年。</p>

Martin等采用水分饱和的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基氨基酸的工作是分配色谱的首次应用——然后他们便提出了奠定色谱技术发展的色谱塔板理论。</p>

如今20年过去。</p>

色谱技术已经在液固色谱方向取得了相对成熟的成果,并且普及度很高,连隔壁的金姓邻居都掌握了相关技术。</p>

去年海对面的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了细粒度高效填充色谱柱,大大提髙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p>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p>

在某些爱国华侨的牵线搭桥下。</p>

这款拥有细粒度高效填充色谱柱的分配色谱仪,在今年年初便被顺利运回了国内。</p>

什么?</p>

你问牵线搭桥的对象是谁?</p>

这还用问?</p>

当然是兔子们的老熟人屈润普同志....咳咳,屈润普先生了。</p>

总而言之。</p>

有了这么一套设备协助,亚硝解液的色谱分离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p>

随后于永忠顿了顿,继续说道:</p>

“至于第二步的醛胺缩合反应....如果我没理解错韩立同志的意思的话......”</p>

“这应该就是带醛基的化合物与带氨基的化合物,通过醛基与亚氨基缩合成希夫碱而进行共价交联的过程吧?”</p>

徐云很爽利的点了点头。</p>

化学基团这个概念被提出的时间很早很早,早到1837的时候便被李比希提和维勒出来了。</p>

如今什么氨基、氰基、醛基之类的概念,已经是化学大学生的必修内容了。</p>

以于永忠的能力,这么快理解徐云的意思倒也不足为奇。</p>

当然了。</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