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元和赵忠尧口中的元强子便是徐云熟知的层子模型,不过眼下这个时期它还没改名为层子,口头和文件上的名字都是叫做【元强子】。</p>
实话实说。</p>
朱洪元的这个解释没有任何数据佐证,更多还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p>
但至少从赵忠尧的视野看去,这个说法确实能够对喷注现象有所解释。</p>
眼见现场有不少人表情茫然,朱洪元便轻咳一声,主动介绍起了这个元强子模型:</p>
“诸位同志,不知道你们对盖尔曼先生和奈曼先生在今年年初提出的、用强相互作用的SU(3)对称性来对强子进行分类的八重法是否了解?”</p>
“八重法?”</p>
一旁的老郭闻言微微一怔,旋即便想到了什么,回忆着道:</p>
“就是那个对不同的粒子赋予不同的奇异数、将八个粒子联合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状态的方法?”</p>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从贵德县取回来的那批外文文献上,就有关于这个概念的论文。”</p>
朱洪元朝老郭点了点头,说道:</p>
“没错,就是那个方法。”</p>
“郭工,我们原子能所在今年2月份就得到了这篇论文,当时根据组内成员的讨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p>
“于是我们基于这个想法进行了自由探讨,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唔,有点类似洋葱一样可以一层一层被剥离的模型。”</p>
“咱们华夏文化里不是有个元的概念嘛——比如说人有元气啥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模型叫做了元强子。”</p>
早先提及过。</p>
老郭他们当初取回来的外文文件足足有一个铁箱那么多,这些资料的积累存在一个时间跨度,也就是满了一定数量才会“发货”。</p>
因此这些资料虽然珍贵,但却少了一些时效性。</p>
而朱洪元他们的原子能所位于首都,通过毛熊一些零零散散的关系及时拿到一两本期刊还是没啥难度的。</p>
所以在老郭他们收到外文期刊之前,朱洪元他们就已经看到过了盖尔曼的那篇论文,甚至还进行过了头脑风暴。</p>
八重法。</p>
这是盖尔曼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根据对称性思想提出的一个强作用对称性的理论。</p>
他指出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应满足SU(3)对称性,在数学上对应的是SU(3)群。</p>
考虑到某些笨...咳咳,奔着掌握知识来的同学的阅读需求,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几个群的概念:</p>
在粒子物理中。</p>
SU(1), SU(2), SU(3)这三个群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p>
SU(1), SU(2), SU(3)在数学角度来看都是李群,从物理角度来看是是对系统施加一种变换,让系统在这种变换下具有某种不变形。</p>
这三个群在数学上作为李群都是自己的几何结构,可以想象它们都是光滑的几何体,有自己的维数。</p>
这个维数在数学角度来看是切空间的维数,可以具体地计算出来,例如SU(2)是3维的,SU(3)是8维的。</p>
这个维数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就是在相互作用中媒介子的维数,或者说媒介子的种类。</p>
例如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只有一种就是光子,于是可以它对应的规范场就是 U(1)。</p>
而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有三种 W+,W-,Z,于是就可以推测它对于的规范场是 SU(2),因为 SU(2)是3维的。</p>
也就是.....</p>
电磁力对应U(1)群,弱相互作用力对应SU(2)群,强相互作用力对应SU(3)群。</p>
而SU(3)群中呢,又有一个8维表示,也就是八个生成元。</p>
所以八重法就是指每8个有类似性质的粒子能填入SU(3)群的8维表示中,它把有相近性质的强作用基本粒子分成一个个族,并认为每个族成员应有8个。</p>
粒子物理中的什么介子八重态啦、重子八重态啦都是八重法的范畴,后来还拓展到了十重态。</p>
所以你看到的X子X重态,本质上都是八重法的衍生。</p>
当然了。</p>
眼下这个时期八重法的争议性还很大,因此很快便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p>
“SU3群?洪元同志,按照你的意思,所谓的元强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八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