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电子会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东西,两端显不同的电性,进而形成一个从N指向P的电场。</p>
这个电场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也叫作导体的自建电场。</p>
至于光伏效应的作用呢,就是让那些已经成对的价带电子再次受到“诱惑”。</p>
也就是价带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能量变高,跃迁到了导带上。</p>
脱离了电子的空穴受到自建电场的影响会被扔到两边去,形成一个从P指向N的电场。</p>
这就是光生电场,方向与自建电场相反。</p>
此时只要外接一个回路,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了。</p>
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p>
当然了。</p>
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两个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子集和集合:</p>
太阳能光发电以内包括了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等很多种类,较真起来连称谓都要有所区分。</p>
不过....那属于2023年的情况。</p>
眼下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缘故,徐云肯定没法拿出标准的光伏技术,必然要进行一些魔改。</p>
就像很多人觉得3080贵所以上4070ti一样,属于性能上的优化。</p>
因此光伏发电也好太阳能发电也罢,在副本内是没必要太过较真的。</p>
“用太阳能发电啊.....”</p>
李觉抬头看了眼办公室的窗户,此时恰好有一道阳光直直的照射到了窗沿附近的一株盆栽上。</p>
光有能量。</p>
实话实说,这个道理李觉自然是懂的——而且还不是进基地后懂的,他早在读书的那会儿就知道了。</p>
不过将这股能量转换成电能.....这个想法他就从未想过也从未听过了。</p>
他倒是记得老郭曾经说过什么水利核电站,那玩意儿的能量也很高,但显然和太阳能不是一个东西。</p>
其实李觉不知道的是。</p>
现代社会正式将光伏现象运用到现实技术的时期其实很迟,迟到了去年最原始的光伏电池才第一次并网运行。</p>
再过两年,霓虹人才会突破242W的光伏电池.....</p>
至于这项技术真正开始被视作“生活能源”,更要晚到80年代末呢。</p>
随后李觉又想到了什么,将目光从窗台收回,重新看向了徐云:</p>
“小韩,你说的这项光伏技术.....落实起来复杂吗?”</p>
徐云摇了摇头,解释道:</p>
“厂长,如果您指的是完整版的光伏发电,那生产起来肯定需要耗时耗力。”</p>
“但如果只是做一个够支撑基地使用的丐版供电模组.....难度倒不算大。”</p>
“我记得国内魔都那边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胶体铅酸蓄电池技术,然后烧灼氧化亚铜,再用扩散炉来掺杂就行了......”</p>
太阳能发电的关键环节有很多,但其中最核心的无疑是太阳能板的制作。</p>
而作为一名DIY党,徐云对此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p>
首先需要准备好一块铜片,用砂纸将所有的硫化物或表面腐蚀打磨干净,然后将它放到电炉上进行烧灼。</p>
随着铜片的加热,铜片上会出现很多种颜色的氧化层,最终被一层黑色的氧化铜取代。</p>
接着冷却铜片,由于收缩率的问题氧化铜会自动脱落,剩下的便是氧化亚铜了。</p>
再然后找到硅片衬底(DIY圈一般都用玻璃),在硅片上做个pn结,找一台PECVD设定1/4波长来镀件反射膜,再用一台丝网刷机刷浆就能搞定。</p>
后世刷浆一般用杜邦或者三星的浆料,不过对于李觉...或者说基地而言,只要自己搞铝浆就可以了。</p>
按照徐云的计算。</p>
十万千瓦的太阳能板大概需要10吨左右的铝浆,对于兔子们来说负担并不算特别大。</p>
如果一切顺利。</p>
大概一个半月基地就能生产出这些太阳能板成品,至于逆变器这块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儿了。</p>
毕竟这年头兔子们的学部委员可是大佬云集,一个配套的逆变器要是搞不出来.....可以直接写辞职报告了。</p>
同时魔都那边生产的胶体铅酸蓄电池可以用来储存电能,这年头胶体铅酸蓄电池的质量徐云不太了解,但这玩意儿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属于一项很早就已经成型的技术。</p>
后世一组胶体铅酸蓄电池大概可以负担深充深放电500次左右,如今哪怕按50%的次数来算,那也够撑个两百多天呢。</p>
当然了。</p>
具体的方案还需要徐云回去归纳成书面形式,眼下他和李觉主要是初步交谈了一番意向罢了——毕竟李觉在技术上是个纯小白......</p>
不过李觉虽然不懂深层次的理论,但他却懂驴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