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没记错,大于也没在基地谈恋爱啊.....</p>
不过状态这种事儿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学霸偶尔考低分也很正常,因此徐云倒也没有太过进行深究。</p>
在给大于倒满水后。</p>
他便悄然离开了座位,推着轮椅来到了陆光达身边:</p>
“陆主任,您这儿怎么样了?”</p>
“哦,是小徐啊。”</p>
陆光达原本正拧着眉毛盯着个算式一言不发呢,见到徐云后顿时神色一喜:</p>
“来,快来看看这个问题——我正卡壳呢。”</p>
徐云眨了眨眼:</p>
“卡壳了?陆主任,我记得您计算的是六因子公式的优化吧?”</p>
陆光达点了点头:</p>
“没错。”</p>
会百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p>
U235每次裂变大约释放192.5MeV,释放的能量来自质量亏损,数值可以通过老爱的质能方程进行计算。</p>
而U235裂变又有自发裂变和诱发裂变两种,自发裂变有半衰期,诱发裂变则是要外部提供中子。</p>
如果满足一定条件,U235就能自给自足——这就是所谓的临界和超临界概念。</p>
反应堆就是要维持临界,而核弹就是要尽可能超临界。</p>
而具体的数值计算就是四因子或者六因子公式,也就是燃料增殖比、中子增殖比、中子繁殖比、中子利用率、中子损失因子和燃耗率。</p>
这同样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否则陆光达也不会亲自负责计算了。</p>
六因子公式徐云当年在选修课上倒是了解过一些,虽然不能说多熟悉,但至少也算是看得懂的范畴。</p>
于是他便伸过脑袋朝纸上看了几眼,但很快便微微一怔:</p>
“咦?陆主任,您这不是没啥问题吗?”</p>
只见此时陆光达面前的算纸上正写着一系列公式,其思路俨然自称一派,离最后的结果只剩下一些推导过程而言。</p>
这些推导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在思路确定的情况下对陆光达而言,那简直和小学数学无异了。</p>
“嗨,谁说是六因子公式的问题了?是我在优化过程中想到了其他一些事儿。”</p>
徐云哦(第二声)了一下:</p>
“哦?您说说看?”</p>
陆光达连忙将身边的椅子拉开,让徐云有足够的区域放置轮椅,同时解释道:</p>
“你看这里,就是中子增殖比这块。”</p>
“咱们在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不是会发生中子俘获嘛,聚变期间大概可以发生....三次。”</p>
“所以我就在想啊,如果咱们能合成一种核素,并且让中子俘获能够完全发生下去....那么它会发生什么?”</p>
徐云顿时一怔。</p>
而陆光达却仿佛来了兴致,只见他飞快的抽来了一张全新的算纸:</p>
“比如说U235的质子数是92,中子数是143,U236中子数则是144...最多可以捕获到146。”</p>
“如果我们有技术让它继续捕获中子呢?比如说捕获到160、180甚至200?”</p>
“延森不是在48年的时候提出了幻数概念吗?我个人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种新核素或许会具备某些极其独特的稳定态。”</p>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毕竟库仑势垒是个大问题.....”</p>
或许是陆光达太过投入的缘故,他并没有注意到此时徐云的表情已经变得有些呆滞了起来。</p>
WTF....</p>
陆光达居然想到了这一重?</p>
初中化学老师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