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光亚所预料的那般。</p>
全国产气体交换膜的出现,令整个会议室现场陷入了一种狂喜的氛围。</p>
别说普通专家了,就连老郭、钱五师这些大佬也都忍不住挥了几下拳头。</p>
毕竟.....</p>
气体交换膜涉及的可是浓缩铀的提炼呢。</p>
某种意义上来说。</p>
浓缩铀的重要性和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属于同一个档次,与非线性的中子运输方程差不多。</p>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p>
哪怕是不考虑核试验的相关约束条约和铀矿数量,很多国家也依旧无法提炼出丰度在90%以上的浓缩铀。</p>
当然了。</p>
上头这句话指的是全靠自身的工业水平进行的提炼,那种喊爸爸进口设备的情况不包括在内。</p>
总而言之。</p>
全国产气体交换膜这个消息算是给今天的组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开了个还不错的好头。</p>
过了片刻。</p>
一位头发花白、眼镜框架脚处裹着一圈胶布的老专家举起了手:</p>
“承宗同志,你所说的年底前可以提炼出10千克左右的浓缩铀...这是预期进度还是实际进度?”</p>
杨承宗微微一怔,不过很快便理解了老专家想表达的意思:</p>
这是在问气体交换膜的量产情况呢。</p>
毕竟提炼浓缩铀除了离心机之外,气体交换膜的数量也是个关键因素。</p>
按照杨承宗所说。</p>
这种气体交换膜需要花费比较高的成本才能生产,那么它的产能就是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了。</p>
好在杨承宗对于气体扩散膜的相关数据并不算陌生,于是迅速便调整好了状态:</p>
“这位同志,您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也很关键。”</p>
“不过您可以尽管放心,在组织的协调下,我们已经和魔都海军研究所的同志取得了联系。”</p>
“海军研究所那边将会用舰船级别的设备协助我们生产气体交换膜,如今一周的产量大概有2000多张吧。”</p>
“而年底生产十公斤浓缩铀所需要的设备损耗...唔,折算成每周的数值,大概在1400多张左右。”</p>
“所以光是目前气体交换膜的产能就可以轻松负担浓缩铀的提炼了,同时我们还和魔海的同志做了个长远规划,三个月后气体交换膜的产能可以扩大到三千张以上。”</p>
听到魔都海军研究所这六个字。</p>
发声的老专家还没表示,徐云的脸上便浮现出了一丝明显的意外。</p>
咦......</p>
居然是他们?</p>
这可是个老熟人了.....</p>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记得。</p>
在徐云穿越的现实世界中,华盾生科曾经遭遇过一次设备危机:</p>
Nutrien公司拒绝再向华盾生科提供FOERDA-T632序列的生产线,并将其列入了瓦森纳协议的禁运清单中。</p>
那套生产线是‘一个螂灭’的核心生产设备,缺了它整个产品根本就没法进行生产。</p>
于是徐云便亲自前往甬城,找到了汉华集团的林振华林厂长,顺带带着老苏给他上了趟坟。</p>
最终林振华出面联系了一家海军单位,使用海军的生产设备打造出了一套模组。</p>
而那个海军单位恰好便是.....</p>
魔都的海军研究所。</p>
结果没想到的是。</p>
在眼下这个副本里,徐云居然又意外的听到了它们的名字。</p>
不过这也正常。</p>
气体交换膜的精度基本上都在微米级上下,如今国内不可能有任何一家普通国企能够做到,目标对象只可能是军工端。</p>
而由于时局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