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点火中子源需要它,内胆需要它,空芯螺线管连接的铍管需要它,中子反射层还需要它。</p>
至于用铍作为反射层材料的原因嘛....</p>
自然是因为铍的特性了。</p>
铍玩意儿的自然频率和刚度都很高,可以避免共振情况的出现。</p>
同时它对中子的散射截面大,吸收截面小——也就是可以最大效率的反射中子回到原子弹内部。</p>
更关键的是一个高能中子打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这也被称为铍的中子增殖效应。</p>
这些产生出的中子又可进入原子弹内部参与反应,这种材料不被拿来做反射层才怪呢.....</p>
而另一边。</p>
随着朱光亚报出的一个个参数,现场有些负责人脸上跃跃欲试的表情也逐渐黯淡了下去。</p>
这些负责人原先都想着能够承接这项任务,但随着具体参数的报出,他们只能先后放弃了想法。</p>
虽然现场每个人都有着拳拳报国的赤诚之心,奈何人与人的能力是不同且有限的。</p>
他们自家人知自家事儿,都很清楚自己团队的能力上限在哪儿。</p>
如今中子反射层的难度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能力,如果这事儿硬着头皮去申请项目资格,那只会白白的浪费财力与物力。</p>
但在这些负责人摇头的同时,有不少人还在做着另一个动作:</p>
他们一边暗自摇头,一边却将目光撇向了一位坐在前几排的男子身上。</p>
此人约莫四十多岁,五官算不上英俊,但却带着一股儒雅和正气。</p>
几分钟后。</p>
介绍完具体参数的朱光亚环视了现场一圈,问道:</p>
“关于中子反射层的制备....有哪位同志自告奋勇一次吗?”</p>
唰——</p>
话音刚落。</p>
这名中年男子便举起了手:</p>
“朱主任,我可以!”</p>
眼见此人如此急切的站起身,朱光亚的脸上不由露出了些许笑意:</p>
“老吴,你这个链条人身体守得住吗?”</p>
链条人。</p>
听到这三个字。</p>
隐隐对对方面容有些熟悉的徐云忽然想到什么,转头对老郭问道:</p>
“郭工,这位莫非是吴自良同志?”</p>
此时老郭已经知道了徐云的来历,因此对于他一口叫出此人的真名倒也没有太过意外:</p>
“嗯,没错,他就是吴自良。”</p>
徐云顿时眉头一掀。</p>
居然真是他?</p>
这是除了吴学蔺之外,今天第二个令他感觉有些心绪微妙的名字。</p>
吴自良。</p>
后23位世两弹一星的得主之一,也是核武器项目中最后一位徐云未曾谋面的功勋。</p>
别看吴自良这个名字读起来很像污渍凉,其实它寄托了吴自良父母美好的期许:</p>
名“自良”,是父母希望他通过自强不息成为贤良方正之人。</p>
吴自良自幼家境不错,很早便读完了大学,后来自费前往海对面留学——当年有能力自费的留学生还真没几个。</p>
留学期间。</p>
他师从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和物理学家R.斯莫洛柯夫斯基,悉心钻研物理冶金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