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那台氦质谱检漏仪,这玩意儿虽然放在我们项目组的实验室里,但实际上平时都是四个小组分着用的。”</p>
“如今要研发原子弹部件,这台设备我们每天的使用时间最少要保证八个小时。”</p>
“另外铀样品靶也必须足量,否则我们没法分析中子源的轰击效果——一个月最少要20克。”</p>
“另外还有有一些抗辐射的液体药品——虽然大家都已经写下了绝命书,但能让同志们多活两年也好嘛。”</p>
听到王方定最后这句话。</p>
徐云又忍不住看向了老郭,问道:</p>
“郭工,方定同志说的绝命书是什么东西?“</p>
老郭转头看了他一眼,低声解释道:</p>
“提炼浓缩铀不是有反射性和危险性嘛,所以涉及辐射、炸药这些项目的同志都会提前征求他们的意见。”</p>
“如果不愿意承受这种风险组织就会委派他们去负责其他研究,如果愿意的话就要写一封绝命书....说白了其实就是遗书吧。”</p>
“这种绝命书分成两份,一份是给家里人的话,比如老婆孩子父母这些。”</p>
“另一份一般记着自己的经济情况,一般隔三个月可以更新一次,上头会记着某某同志借给过自己多少钱,或者自己借出去多少钱。”</p>
“六分厂爆轰实验场的高晓同志你知道吧?魔都人,喜欢精打细算,信上连谁欠他几根烟都记得清清楚楚呢。”</p>
老郭的这番话说的很随意,但徐云听起来却莫名有些不是滋味。</p>
正如老郭所言。</p>
核武器的研制过程充满了危害性。</p>
虽然在徐云的协助下爆轰试验场那边已经不用人力收集数据了,但浓缩铀这个生产环节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p>
在原本历史中。</p>
504厂有不少职工因为长期缺乏足够的条件而遭遇了辐射,虽然当时没什么问题,但晚年身体却出了各种毛病。</p>
虽然国家对于这部分职工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有补偿,而且他们当初也都写下过绝命书,但至少在徐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弥补他们的付出。</p>
甚至由于保密问题,其中有些人直到后世都无法被揭秘。</p>
例如504厂有一位叫做喻秉诚的浓缩铀提炼工程师,他和妻子因为沾染了放射物的缘故在两年后就牺牲了。</p>
后来喻秉诚的儿子给他生了个孙女,并且长期得到了抚优处的经济补助,但因为喻秉诚的儿子还活着,喻秉诚的明面上又没有从军经历,所以一家人愣是被从九十年代投诉到了新世纪。</p>
直到10年221基地第七次档案解密,喻秉诚的儿子和孙女才摆脱了【关系户】的帽子。</p>
想到这里。</p>
徐云不由皱起了眉头。</p>
爆轰试验场那边如今基本上可以不用担心有惨剧发生了,那么504厂的辐射方面是不是有什么解决办法呢.....</p>
制服方面肯定没啥可能了,毕竟浓缩铀的提炼马上就要开始,从这时候研发一种新材料几乎不可能。</p>
所以思路肯定得往药物那边发展。</p>
后世抗辐射的药物一般是螯合剂,比如说钙促排灵、锌促排灵等等。</p>
这些药物需要时间合成,短期内用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p>
如今具备实时应用概率的多半只有天然成分——最少最少是紫杉醇那样的天然提取物。</p>
等等?!</p>
天然提取物?</p>
蓦然。</p>
徐云的脑海中划过了一道闪电。</p>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那个东西似乎有一定应用的可行性?</p>
那个东西虽然不一定能完全阻隔核辐射,但至少比如今的普鲁士蓝好用多了。</p>
随后徐云仔细回忆了一下相关信息,内心的把握又增加了几分。</p>
当然了。</p>
眼下这个情况并不适合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徐云很快便又恢复了乖巧.JPG的坐姿。</p>
与此同时。</p>
记录好王方定的需求后,朱光亚又看向了现场的其他人:</p>
“除了中子源项目组之外,其他同志们呢?你们还需要哪些设备和人手?”</p>
......</p>
注:</p>
这三章的节奏大家可能看的有点乱,或许会觉得为啥分配好原子弹研发后又要开始分配设备——之前直接一次写完不好吗?</p>
原因是这样的,之前被告知必须要快速完结这个副本,所以前几天我就被迫加速了一波,很多伏笔都没法收,还在发愁几天原子弹就炸会被喷烂尾呢。</p>
但在某些大佬的担保下现在又可以继续写一段时间了,所以有些伏笔可以慢慢收不用太急,至少可以写到下个月初,所以标题其实是这意思(这不算标题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