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不可能!(感谢暖阳巨打赏的白银盟!)

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不可能!(感谢暖阳巨打赏的白银盟!)(2 / 4)

除了动物之外,有些微生物还是可以在大量核辐射的照射下活下来的。</p>

比如说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发布过一篇论文,他们发现1.7毫米厚的一层球孢枝孢菌以阻挡2.17±0.35%的辐射,同时可以在在只有核辐射作为能源的环境下进行增殖,doi是doi.org/10.1101/2020.07.16.。</p>

在当时检测的样本里,球孢枝孢菌的230万个碱基对只有32个发生过一次以上的突变——这个比例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受辐射影响了。</p>

同时在一些物理冲击波和温度都不是很高的核泄漏现场,还有少数植物可能顺利存活。</p>

比如海对面的摄影师伯纳德·霍夫曼就在1945年的时候,在广岛爆心两英里的位置上发现了一株活着的银杏树。</p>

也是迄今为止爆心周围唯一一个有图片证据的存活样本。</p>

以上那类微生物有个特殊的名称,叫做核能自养菌。</p>

它们通常以黑色素吸收电离辐射并茁壮成长,算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菌种。</p>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p>

这类核能自养菌并不能让放射性核素更快消失从而解决辐射的问题,它们只是能利用电离辐射、并且比人的细胞更擅长承受电离辐射而已。</p>

就像赣省人比粤省人更加爱吃辣,但是你指望赣省人把辣椒全吃光显然也是个臆想......</p>

用辐射合成生物阻挡电离辐射需要人为大量培养并堆积,在地球上还没有谁在实验室外如此做。</p>

当然了。</p>

徐云提及核能自养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认为那只鸡的体内就存在核能自养菌——想要让这么大只鸡承受核辐射不死亡或者突变,它体内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空间塞着那些核能自养菌才行。</p>

徐云的想法指的其实是....</p>

这只鸡体内的某些DNA结构中,会不存在与核能自养菌相同逻辑的底层代码?</p>

这个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其实是有一篇论文...或者说事件支撑的。</p>

《Science》杂志在2008年的10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DOI:是10.1126/science.。</p>

在这篇论文中。</p>

实验组对辐射合成细菌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两个异常之处。</p>

一是这种合成菌可以在铀矿周围生存,通过分解水分子,产生自由基。</p>

接着自由基会去“攻击”周围的岩石,与它们产生硫酸盐。</p>

这种细菌最终利用硫酸盐来合成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即负责细胞能量储存的核苷酸。</p>

那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能够利用核能生存的生态系统。</p>

至于第二个异常之处嘛.....</p>

则是实验负责人加兰特将这些细菌引入了小白鼠体内,最终发现这些细菌的自由基会与小白鼠体内的MC65细胞进行结合,从而令小白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辐射性。</p>

当时加兰特用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培育了一周的14只小白鼠照射了一分钟,最终有三只小白鼠顺利存活。</p>

别看14剩3这个结果好像有点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比例。</p>

毕竟....</p>

那可是4000伦琴啊。</p>

一般来讲。</p>

除医疗检测之外,一个人一年之内所能够承受的非自然辐射的上限为1伦琴,我们在医院拍CT所接受的辐射量大概为6-8伦琴。</p>

一万伦琴的环境下人体被照射一分钟就会死亡,而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小白鼠照射一分钟却有三只小白鼠存活.....这个数值的恐怖可见一斑。</p>

不过遗憾的是。</p>

那三只小白鼠在实验完成后半个月便全部死亡了——不是因为辐射病,而是细菌感染导致了器官衰变。</p>

同时很诡异的一点是....</p>

从那之后,《Science》上便没有再出现过核能自养菌引入小白鼠体内的相关论文。</p>

业内有些人认为这种研究方向没什么意义,毕竟后世防辐射的手段其实已经很丰富了。</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