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六十八章 震动的编辑部

第六百六十八章 震动的编辑部(6 / 7)

24岁提出奇异量子数概念。</p>

26岁的时候便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p>

如今方才32岁的盖尔曼已经在理论物理学界初露锋芒,很多人都将他视为了量子场论的下一代掌门。</p>

接过论文后。</p>

盖尔曼便开始认真的看起了内容。</p>

论文刚开始提及的八重法先是令他神色一喜。</p>

毕竟.....</p>

这可是盖尔曼相当自豪的一个理论,并且直到今年才被他正式归纳成了一个强作用对称性的理论。</p>

在这篇论文的开头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任何一个科学家而言显然都是值得欣慰的事儿。</p>

但很快。</p>

随着阅读内容的深入。</p>

盖尔曼的表情也如同早先的古兹密特一样,每隔数秒钟,脸上的沉重便会凝重一分。</p>

“末态超子.....”</p>

“喷柱现象.....”</p>

“U(1)局域对称性的协变过程......”</p>

“自发破缺相......”</p>

30多页的论文盖尔曼看了足足有一个小时,方才意犹未尽的吐出一口浊气。</p>

看着有些神游物外的盖尔曼,古兹密特下意识与约翰对视了一眼,问道:</p>

“默里,你觉得这篇论文写的怎么样?”</p>

古兹密特的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锤,瞬间将盖尔曼的心绪拉回了现实。</p>

咕噜——</p>

只见他重重咽了口唾沫,说道:</p>

“古兹密特先生,借用当年赵忠尧先生教过我的一句华夏语来描述就是......”</p>

“如同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p>

接着不等古兹密特开口,盖尔曼便飞快的说道:</p>

“不瞒您说,古兹密特先生,我从去年开始便一直在思考基础模型的一些问题。”</p>

“比如我在提出SU(3)八重法理论时,跳过了基础表示3,这一点一直让我感到不安。”</p>

“因为它是推导其他表示的基础表示,应当有物理意义——对基础表示最逻辑的解释是它应当相应于一种基本粒子的三重态,而其他粒子均可由它构造出来。”</p>

“可是我一直找不到已知的粒子来填补它,但如今看到这篇论文我才意识到....分数电荷其实也是可行的。”</p>

说到这里。</p>

盖尔曼又忍不住看了眼手中的论文。</p>

基础表示3。</p>

这算是盖尔曼这些年的执念之一了。</p>

了解物理史的同学应该都知道。</p>

早在1949年。</p>

费米和杨振宁曾提出π介子是由核子-反核子组成的假说,认为核子是更基本的粒子,以解释其他一些粒子的组成。</p>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奇异粒子的组成,因此并没有被广泛接受。</p>

1956年。</p>

霓虹物理学家坂田昌一进一步提出了下一层次的基本粒子为p,n,Λ,也就是坂田模型。</p>

坂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各种介子的组成,但在解释重子组成时遇到了困难,如不能排除自然界中不存在的pnΛ粒子(S=-1)。</p>

盖尔曼则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用杨-米尔斯理论来描述强相互作用,了解李群后意识到他所研究的八个生成元相应于SU(3)群,于是便决定从这里进行入手。</p>

但如此一来。</p>

一个新问题就出现了:</p>

SU(3)群的基础表示为3维,坂田曾用这个表示来代表三个粒子(p,n,Λ)。</p>

盖尔曼通过研究并不相信这三个粒子是基本粒子,但他也不能确定这个基础表示应当是什么。</p>

但他又不愿放弃SU(3)对称性,于是便简单地跳过这个基础表示转向了下一个方向,即8维表示。</p>

他发现自旋为1/2,宇称为正的8个重子正好适合他的八重法方案。</p>

所以盖尔曼由此提出了八重法,并且随着Ω-粒子的发现正式被广泛接受。</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