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九十二章 SU(5)模型的那些事儿

第六百九十二章 SU(5)模型的那些事儿(3 / 3)

比如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p>

威腾的M理论、超对称理论都属于有机会登顶封神的大一统模型。</p>

不过另一方面。</p>

研究大一统理论的科学家虽然多,但被淘汰的大一统模型也少不到哪儿去。</p>

比如说T理论。</p>

比如说宇宙牌局模型。</p>

比如说定杆框架。</p>

又比如说徐云当年中二期搞的徐氏大一统理论。</p>

再比如.....</p>

SU(5)大统一模型。</p>

历史上,SU(5)大一统理论由Georgi和Glashow于1974年提出。</p>

当时的标准模型已经被圈定到了规范群为SU(3)×SU(2)×U(1)的规范理论中,而物理学家的普遍愿望是希望底层具有更高对称性,而在低能标下自发破缺得到现有的对称性。</p>

因此问题就变成了怎样的对称群自发破缺完之后,会得到SU(3)×SU(2)×U(1)的数学问题。</p>

所以Georgi和Glashow便从零开始设计,把粒子物理中的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弱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规范理论模型中,把重子和轻子放在同一个规范群的多重态中,称为SU(5)大一统模型。</p>

这个模型的推导机制和汤川秀树早先的过程差不多,论只需一个耦合参数G5就可以将标准模型中的耦合参数建立相应的联系。</p>

从数学上来看,这个模型确实还是带着一种怎么说呢...可以说是很艺术的美。</p>

不过还是当初提过的道理,一个物理模型只在数学上成立是没有用的,它必须要有足够物理证据支撑。</p>

于是在后来的时间里,整个物理学界都在尝试着对它进行验证。</p>

而验证的方式嘛.....</p>

自然便是寻找可以衰变的质子了——因为这个模型的核心之一就是质子会衰变。</p>

根据SU(5)大统一模型的计算,质子的衰变周期应该只有10的三十次方年。</p>

霓虹人为了验证这个数据,神冈探测器应运而生。</p>

它们的想法就是在神冈探测器里装几万吨纯水,如果里面有10^33个质子,一年没有发现质子衰变的迹象,就可以把质子半衰期上限提高到10^33年——因为单个粒子的lifetime分布和剩余粒子的数量随时间变化都是指数的。</p>

不过遗憾的是。</p>

神冈实验室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观测,但最终的结论却是质子寿命的限制应该是>10^34年。</p>

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宇宙的年龄也才只有10^10年的数量级。</p>

也就是说质子寿命是宇宙年龄的一亿亿亿倍以上......</p>

不过原本历史中的霓虹人并不亏,他们在发现找不到质子衰变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中微子研究上,甚至诞生了两个诺奖。</p>

倒是Georgi和Glashow这两人有点悲催,Georgi曾经无奈笑言自己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留成作业题祸害了后面学量场的同学。</p>

所以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p>

SU(5)大一统模型已经和某条在踩缝纫机的电鳗似的,死的不能再死了。</p>

不过.....</p>

如今的霓虹人显然并不知道这点,而且他们还选择了ALL IN。</p>

要知道。</p>

原本历史中的神冈探测器也是花了接近十年才确认了质子衰变不存在,而那个时期已经快到九十年代了。</p>

如今这个时期霓虹人想要确认质子衰变是错误的,最少都要投入20年才行。</p>

更别说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例如第一期神冈探测器中研究员级别的学者便有四百多人。</p>

“.......”</p>

随后静静听完徐云的解释,一直没怎么发声的钱秉穹总结道:</p>

“所以小徐,你的意思是霓虹人这次只会投入一大堆人力物力,然后毫无所获?”</p>

“没错。”</p>

徐云重重点了点头:</p>

“如果没有咱们元强子模型的话,霓虹人或许还不会这么着急。”</p>

“但眼下咱们已经兜住了理论物理未来六十年的底,霓虹人就有些上头了——当然了,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没有咱们的元强子模型,霓虹人肯定也不会发现SU(5)理论,算是一个因果闭环吧。”</p>

“同时中微子震荡的理论也被咱们一起提了出来,也就是霓虹人即便中途变道,也不可能在中微子方面取得什么成果。”</p>

接着徐云嘴角再次一咧:</p>

“当然了,霓虹人既然这么急着去找死,咱们肯定没有拒绝的理由。”</p>

“所以....不如如它所愿一回。”</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