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壹帆看书【yifankanshu.cc】 > 其他类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一十四章 目标是星辰大海!(下)

第七百一十四章 目标是星辰大海!(下)(4 / 5)

结果没想到一年不到使用的理论就快废了,只能说现代理论成果的更新速度确实有点儿快.......</p>

总而言之。</p>

后世对于中子星都了解甚少,更别说如今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了。</p>

即便是杨振宁这样的大佬,面对这些概念也显得有些无力。</p>

因此徐云在和杨振宁的交谈过程中很多话都是收着说的,比如脉冲星的各类参数。</p>

后世兔子们的黔省FAST天眼已经探测到了超过800颗,有时一天几个,有时几天一个。(这里推荐一下FAST的官网)</p>

目前观测到最慢的脉冲星周期大概是10秒自转一次,已知最快的脉冲星转速每秒716圈,表面的线速度达到光速的四分之一,编号PSRJ1748-2446ad。</p>

在不自爆身份的情况下。</p>

徐云敢把这个数字说给杨振宁听,这位大佬不以为徐云有精神病都算是心态好的了。</p>

过了足足有三四分钟吧。</p>

杨振宁方才重新拿起电话,对徐云问道:</p>

“......小徐,就算你说的脉冲星真的存在,那么它和引力波探测又有什么关系?”</p>

徐云闻言暗赞了一声不愧是大佬,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徐云引出脉冲星的目的,可是为了原初引力波来着。</p>

如果脉冲星和原初引力波无关,那么它转的再快也没有意义。</p>

于是徐云组织了一番语言,继续说道:</p>

“杨先生,您应该知道,根据奥本海默归纳出来的中子星模型,脉冲星会发射很强的双极辐射。”</p>

“假设——我是说假设啊,假设脉冲星的自转轴和磁轴有一定的偏角,那会发生什么事?”</p>

“偏角?”</p>

杨振宁眨了眨眼,思索着说道:</p>

“如果自转轴和磁轴有偏角存在,那么当脉冲星磁轴扫过地球的时候,我们就会接受到一个脉冲信号。”</p>

“而两次脉冲信号的间隔,就等于自转周期.....咦,等等!”</p>

只见杨振宁的声音骤然拔高了几分:</p>

“小徐,你的意思莫非是......”</p>

“如果我们能找到自转周期是毫秒级别的脉冲星,就可以根据自转周期的变化,去探测原初引力波?”</p>

啪!</p>

徐云闻言隔空打了个响指,脸上的表情显得很灿烂:</p>

“没错!”</p>

早先提及过。</p>

如果单纯依靠科技设备,想要探测到原初引力波最少都需要架起比柯伊伯带还大的探测器。</p>

这对于现如今的人类科技水平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后世的物理学家却在宇宙中找到了一个天然的引力波探测器。</p>

那就是.....脉冲星。</p>

脉冲星除了转速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磁场强度也很高。</p>

磁场的衡量单位叫“高斯”,字母表示为Gs。</p>

地球磁场为0.7Gs,就足以抵挡太阳风的侵袭;</p>

木星磁场达到14Gs,是地球的20倍;</p>

太阳磁场极区普遍磁场很低,只有1Gs,但太阳磁场活动性很大,两极喷发时可达1000Gs,日面宁静区磁节点磁场强度也达到上千Gs,黑子爆发磁场可达4000Gs。</p>

这些看起来已经很强的磁场,与中子星磁场比起来完全是小儿科了:</p>

中子星的磁场强度至少在数千亿Gs以上,绝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磁场强度都高于亿Gs,甚至高达20万亿Gs。</p>

超高强度的磁场可以为辐射束提供极强的动力,同时从磁极在各个方向中炸出——这些磁极并不总是与脉冲星的旋转轴对齐,就像地球的南北磁极不与我们星球的旋转轴对齐一样。</p>

在这种情况下。</p>

毫秒脉冲星就像具有稳定周期的太空灯塔,当它扫过地球的时候,我们就在射电波段探测到一个脉冲。</p>

我们可以把脉冲到达的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这类脉冲到达时间之间的间隔理论上是恒定不变的,但实际上这些间隔会有极其细微的变化。</p>

导致这些变化有很多因素,已知的就有地球的运动,太阳系天体导致的引力红移,星际介质的变化等等。</p>

物理学家把这些因素包括到我们的模型中,去拟合观测得到的脉冲到达时间,模型预言和实际观测之间的差别称为计时残差。</p>

计时残差就蕴含着没有包括到模型里的物理现象,例如....原初引力波。</p>

引力波导致的脉冲到达时间变化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相干性,二是四级性。</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