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相干性,指的就是引力波会对所有阵列中的所有脉冲星同步产生影响,而有些效应——如脉冲星星震只会对单个脉冲星的计时产生影响,不同脉冲星之间的星震是没有任何关联的。</p>
四极性则是指引力波的效应在旋转180°的方向上是相同的,在旋转90°和270°的方向上则是相反的。</p>
定性地说。</p>
对于两颗脉冲星,如果它们的相对地球的夹角是0°或180°,它们的计时残差应该是正相关的,反之如果它们的相对地球的夹角是90°,它们的计时残差应该是反相关的。</p>
通过仔细的计算,可以得到相关性随夹角的变化,就是着名的Heiling-Down曲线。</p>
而其它能导致相干性的因素很难具有四极性,因此如果能发现不同脉冲星计时残差间的相关满足Heiling-Down曲线,就能说明探测到了宇宙中的引力波背景。</p>
后世这类【脉冲星探测器】还有个名字,叫做脉冲星计时阵。</p>
兔子们的天眼FAST,就靠着脉冲星计时阵发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证据。</p>
顺带一提。</p>
目前引力波这块最前沿的成果是已经发现了标量横向极化引力波,这和广相是有点偏离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引力波只有张量极化模式。</p>
当然了。</p>
如果就此说广相是错误的或者引力子存在,那倒也有点为时尚早,不过目前这方面还是挺令人期待的。</p>
视线再回归现实。</p>
“脉冲星......”</p>
随后杨振宁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徐云所说的这个思路,发现它确实能够解决自己面临的一大难题。</p>
诚然。</p>
如果只依靠脉冲星计时阵,那么可以探测到的引力波频率也相对有限。</p>
但是.....</p>
如果能将脉冲星计时阵与他设计的空间干涉仪结合在一起,一者在地面接收,另一者在高空探测,那么可以探测的引力波频率就可以降低很多了。</p>
因为引力波是一个可以按幂律建模的物理现象,对于某些测量比较精确的系统,轨道周期的变化率甚至是可以通过广相直接计算出来的。</p>
后世华夏有两个引力波项目,分别叫做太极与天琴。</p>
其中太极是直接和LISA的合作,天琴则是纯国产。</p>
这两个空间引力波探测器的原理之一,就是和国内地面的原初引力波探测站进行联动。</p>
20年12月的时候兔子们还发射了两颗卫星并成功入轨,代号“极目”和“小目”,全名“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其实就是天琴计划的青春版。</p>
它们联动的地面单位是中科院高能所执行的“阿里计划”,也是兔子们三大引力波探测计划之一。</p>
杨振宁虽然不知道未来的这些事情,但以他的学术能力自然不难判断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p>
换而言之.....</p>
如今他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p>
“小徐,你对探测脉冲星有什么想法吗?”</p>
听到杨振宁的这个问题。</p>
徐云沉默了一会儿,语气变得略微有点微妙了起来:</p>
“杨先生,不瞒您说,这部分我确实有一些规划,不过具体的项目上可能会与您想的有些出入。”</p>
“出入?”</p>
杨振宁眨了眨眼,不明所以的问道:</p>
“你这是什么意思?”</p>
徐云很快答道:</p>
“我想搞一个大型的宇宙研究基地,脉冲星....只是其中一小块的研究项目。”</p>
杨振宁顿时一怔:</p>
“基地?”</p>
片刻过后。</p>
徐云的声音悠悠从话筒对面传了过来:</p>
“没错,一个大型的宇宙观测、实验基地,名字叫做......”</p>
“红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