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线】:</p>
受‘面壁者’影响。</p>
发生事故的伊尔-14飞机于【太上】项目完成后第四年提前退役,郭友来并未因事故牺牲。</p>
【太上】项目结束后。</p>
郭友来于次年六月升任九院副院长,与钱五师共同建立了华夏导弹航天测控网,参与优化了华夏第一枚远程洲际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空气动力工作。</p>
67年8月,郭友来对论文《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进行了优化,相关成果直接挽回了原本夭折的歼-9项目,并且对后续华夏国产战斗机研发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p>
1999年,郭友来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
2012年,郭友来以亲历者身份参与了原子弹爆炸五十周年纪录片《一气化三氢》的纪录片拍摄。</p>
2014年9月20日,郭友来于燕京家中熟睡时去世,享年105岁。</p>
应郭友来生前遗嘱,其去世后的遗体安葬在了原子城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生前带回的斧头则被赠与了中科大,收列于中科大校内藏馆。</p>
【陆光达】</p>
【初始线】:</p>
陆光达,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怀宁,核物理学家,华夏科学院学部委员,华夏核物理奠基人。</p>
陆光达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10月赴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因其长相可爱清秀,人称‘娃娃博士’。</p>
后任九院理论部主任,原子弹研发项目中的核心领导者,生前主持过超过华夏超过一半的核试验。</p>
1979年9月13日,华夏空投氢弹发生意外,陆光达在搜寻过程中双手触碰到碎弹,自此沾染上辐射病,于86年抢救无效去世。</p>
【副本线】:</p>
受‘面壁者’谈话影响。</p>
陆光达未曾沾染辐射病,并于面壁者回归后的第五年升任九院院长。</p>
担任院长后陆光达着重关注了核试验的防护问题,大力且有效的推动了抗辐射技术的研发与推广。</p>
截止华夏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华夏沾染辐射病的科研人员数量相较原本轨迹减少了76.53%。</p>
74年2月,陆光达升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p>
1999年,陆光达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
2012年,陆光达与郭友来一同以亲历者身份参与了原子弹爆炸五十周年纪录片《一气化三氢》的纪录片拍摄。</p>
2024年8月12日,陆光达于怀宁老家逝世,享年100岁。</p>
其妻许鹿希因截止面壁者穿越之前依旧康健,生卒信息光环不予推演生成。</p>
“.......”</p>
看着老郭和陆光达的推演结果,徐云重重松了口气。</p>
太好了.....</p>
早先提及过。</p>
在23位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中,陆光达和老郭是仅有两位因公殉职的功勋。</p>
老郭牺牲在空难,陆光达则是为了抢救第一手资料而染上了辐射病。</p>
改变这两人的命运,乃是徐云在穿越之处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p>
尽管在离开副本之前就与二人暗示过这方面的信息,但徐云一度有些担心光环会不会搞出什么‘历史的惯性’之类的结果,如今看来光环还是比较靠谱的......</p>
陆光达和老郭能够寿终正寝,徐云也算是能大喊一声我滴任务完成辣.......</p>
接着徐云深吸一口气,继续看了下去。</p>
【李觉】</p>
【初始线】:</p>
华夏知名战将,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局长,核武器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副部长,华夏核工业领导人之一。</p>
2010年2月12日,李觉逝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