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加在一起的财富不少,算是给吴三宝一个弥补。</p>
丢下档案,李志群便直接离开。</p>
他了解吴三宝,吴三宝贪财好色,色让他自己去找,自己只要给他财就行。</p>
这两个人是他特意留给的吴三宝。</p>
毕竟吴三宝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该安抚还是要安抚。</p>
李志群离开,吴三宝则疑惑的打开档案袋。</p>
很快他的眼睛亮了亮,两个商人的情况,做过什么事,家里有多少钱,档案里清清楚楚。</p>
只要找到证据,便能抓人。</p>
而且两人和日本人的关系很淡,他们背后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p>
这样的人抓起来压力最小,不用担心有人为他们出头。</p>
“来人。”</p>
吴三宝有了兴致,大喊了一声,他的手下很快来到办公室。</p>
“叫一科二组的人随我出去查案。”</p>
能捞钱的案子,吴三宝向来积极,这两家油水不小,真抄了的话,能把上次的损失弥补回来。</p>
南市,柳记布庄。</p>
老板柳书南,今年五十一岁,苏州人,很早就在上海做生意,上海被日本人占领后,他被迫投靠日本人,继续做着布行生意。</p>
他的生意规模不算大,但也不小,比普通老百姓强的多。</p>
此时想把生意做大,没有背景可不行,而且必须是日本人的背景。</p>
吴三宝第一个盯的就是他,拿到了柳书南的详细资料。</p>
柳书南在战争期间,便施粥给过穷人。</p>
他的员工也多是穷人,平日里柳生南对他们很好。</p>
后来有人举报,柳生南在战争期间收留过中国伤兵,而且那几名还是红党的伤兵。</p>
不过后来调查说没有此事,便不了了之。</p>
这份举报在他的档案中,被李志群排查的时候发现。</p>
李志群本就是红党出身,柳书南哪怕没有帮助过伤兵,可他做的事很容易和红党扯上联系。</p>
红党对这样的人肯定会关注。</p>
李志群留了意,因为他不是特工,没有立刻进行调查,正好给了吴三宝,让他来发财。</p>
做情报工作,向来都是‘宁可信其有。’</p>
既然有人举报,就当做真实来对待。</p>
“收留和帮助伤兵,不管是不是红党的人,他都逃不掉嫌疑,马上去查,查当年的邻居,肯定还有人在,一定给我问出来。”</p>
吴三宝命令道,物证很难,但人证还有。</p>
多找点人,确定了他做的事,然后可以使用别的方式来获得证据。</p>
有了证据,他会立刻抓人。</p>
现在吴三宝是真不敢随便抓人,管他有没有背景。</p>
“是。”</p>
手下去调查,吴三宝来到第二处商户这边。</p>
此人也是在南市,他做的是家具生意,他不是上海人,在上海只有十多年的时间,是第一次上海之战后来的这边。</p>
最初他是个木匠,但手艺好,脑子灵活,后来自己开店,带徒弟,慢慢开了个家具厂。</p>
他的家具便宜耐用,周围不少人家都喜欢买他的家具,赚了一些钱。</p>
木匠名叫黄文隆,他和柳书南有个共同点。</p>
他们不是文盲,别看黄文隆是木匠,但读过书,识字,后来家道中落,被迫去学了木匠手艺。</p>
黄文隆同样被人举报过,说他帮助过红党逃跑。</p>
后来也是查无此事,警察没再关注。</p>
吴三宝明白,就算真有这样的事,他们花点钱就能摆平警察,上海的警察还是原来那些人,和街面上的人很熟。</p>
彼此之间都有关系。</p>
而且黄文隆给不少大户人家做过家具,他的手艺很好,认识很多的人。</p>
花钱找人帮忙求个情,根本不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