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54章 煌煌巨著(1 / 3)

面对着突然到来的稿,不仅编辑们惊讶,连李士非这个约稿人都陷入了茫然。</p>

这就是他约的那份稿子?《百年孤独》式的作品?</p>

李士非很想给林朝阳打个电话问问,说好三五年的,你才不到一年就写完了,你小子不会是成心糊弄我呢吧?</p>

可他看着稿子的厚度,又默默收回了这个想法。</p>

哪个作家糊弄事会写几十万的稿子?</p>

五百格稿纸这么一厚摞,根据李士非的经验,这少说也得六十万字。</p>

别的不提,光是这個字数,就不是一般作家能写出来的。</p>

李士非还记得年初时他跟林朝阳写信,林朝阳还说要去老家搜集资料、取材,后来又写信,他应该是五六月份才开始创作这部的。</p>

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写出一部六十万字的巨著,这是什么水平?</p>

李士非是编辑,同时也是个作家,他深知这其中的难度。</p>

别的不说,就是抄抄个六十万字,一天抄一万字,也得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啊,更何况林朝阳是从无到有构建出这样一部宏大叙事的作品来。</p>

李士非在拿到稿的第一时间,回想他这一年跟林朝阳的通信,对方除了跟他透露一些情节和人物构思之外,关于创作进度一直都没有特别强调。</p>

他此前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样一部作品非得花了三五年时间不可,等收到稿子之后他才明白自己低估了林朝阳。</p>

不仅是低估了他的创作能力,更低估了他的创作效率。</p>

这样高效的创作,放眼如今的中国文坛能够与其并肩者恐怕寥寥无几。</p>

林朝阳没有提前预报,就这样把稿子发了过来,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p>

在最初的惊讶过后,李士非直接将稿子“据为己有”,使用主编的权力先睹为快。</p>

他就想看看,林朝阳花九个月时间写出来的《百年孤独》式的作品会是个什么成色。</p>

回忆到这里,李士非脸上露出了苦笑之色,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啊!</p>

可林朝阳给他的惊喜还远没有结束。</p>

约稿之初,李士非是抱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这样的想法的,但当他看完整部之后,李士非的想法被彻底改变。</p>

这不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而是实实在在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上上”。</p>

朝阳啊朝阳,你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p>

李士非的眼神不由自主的放到稿件上,首页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闯关东》。</p>

闯关东,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p>

从广义上来说,有史以来自山海关以内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p>

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则是从清同治年间到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由于遭遇干旱、饥荒、战乱等灾祸到关东谋生的历史。</p>

《闯关东》之“闯关东”便是狭义上的闯关东。</p>

讲述的是清朝末年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因为战乱和灾荒,从山东老家来到了白山黑水。</p>

他们通过淘金、采参赚取了第一桶金,又与土匪、官府、同行、封建把头周旋,一次次死里逃生,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园。</p>

可是当地的豪绅大户又视他们为“外来的”,经过艰难的争斗过后,朱家与当地人结成了生死弟兄。</p>

为求发展,朱开山又带领全家来到哈尔滨,不想却遭到“热河帮”商人的排挤和欺压,双方在争斗付出代价后,认识到只有同心同德才能百代兴旺。</p>

后为追随实业强国的时代浪潮,朱开山带头开办煤矿,为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和日本殖民者展开了战斗,击毙了日本军官。</p>

最终在“九·一八事变”的炮火中,朱开山一家又踏上了新的闯荡之路。</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