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57章 真·九死一生(2 / 2)

这直指本质的话语,让刘备面露惊色,目光有些呆滞。</p>

“那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百姓……”</p>

说着说着,刘备的声音减弱。</p>

同为底层出身,刘备几乎是转瞬之间就明白了为何会有百万百姓会去信仰黄天,乃至于不惜造反叛乱。</p>

大概,是因为活不下去,且看不见希望吧。</p>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刘备不想承认但又渐渐地在心中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莫过于官僚腐败、朝政黑暗、苛捐杂税……</p>

这让本质上依然只是个热血青年的刘备,顿时有种理念破碎的感觉。</p>

片刻之后,刘备这才有些失神地缓缓开口道了句。“子坤,莫非黄巾之乱当真错不在于下,而在于上?”</p>

此言,无疑是大不敬,甚至若是这句话传了出去,朝廷已经完全足以将刘备下狱治罪。</p>

也正是因此,李基才会提前让张飞院外警戒,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小院之中,以免隔墙有耳。</p>

随即,李基眯了眯眼,答道。</p>

“愚者,只知张角之过;智者追究于朝堂,追究于官吏,追究于世家;吾则认为仅在于地不够广,人不够稀罢了。”</p>

地不够广?</p>

人不够稀?</p>

刘备神色讶然地看着李基,一时却是难以将这句话跟黄巾之乱的根源联系到一起。</p>

只是李基很清楚封建时期的一切社会问题,究其根源都算得上是土地矛盾的问题。</p>

或许,华夏封建王朝的衰落可以从政治、经济、气候等等去分析,但是终究还是会回归到一个本质才能重获新生。</p>

那便是:地广人稀。</p>

在土地是固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由于土地所引发的矛盾就会越发的激烈。</p>

据李基所知,黄巾之乱爆发之前的东汉人口不算隐户、黑户等,接近6000万之多,但到了三国鼎立末期,仅剩八百万左右。</p>

不到百年时间,因战争、瘟疫、饥荒等等因素,人口下降了超过八成。</p>

这已经不是十抽一杀之,简直就是十抽一活之,余者九人皆死。</p>

真·九死一生!</p>

人都快没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土地矛盾,人口资源的重要性超过了土地资源,人人厌战,这自然就会促使着和平的到来。</p>

当然,这些先知先觉的数据,李基自然是无从告之刘备。</p>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民无立锥之地,自然便没了活路,这难道不是地不够广,人不够稀吗?”李基语气沉重地道了一句。</p>

至此,刘备终于渐渐明白了为何李基适才会说“地广人稀”是优点所在。</p>

“子坤,只是荆、扬之地,真的适合耕种,开垦良田?”刘备不禁问道。</p>

“噗嗤~”</p>

李基闻言,一时没忍住,却是轻笑了一声。</p>

不过这也不怪刘备,这完全是属于时代眼光的桎梏。</p>

南方之地闷热不堪,密林瘴气,又多沼地蚊虫,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眼中价值自然远远不如中原地区。</p>

但是,李基很清楚即使是在封建王朝时期,只要完全将南方开发出来,即使没有土豆等粮食,在明朝所能养活的人口也高达两亿之多。</p>

仅仅是南方开发程度的主要区别,所能养活的人口差距接近四倍之多。</p>

所以,李基心中一直觉得与其通过战争消耗人口,重新恢复土地与人口的平衡,尚且不如尽可能地拉人口去开荒种田。</p>

何必死盯着中原地区?</p>

只需要尽可能地开发长江以南,如今大汉纵使是六千万人口,养活也不算是什么难事。</p>

“其实有一件事,基一直瞒着玄德兄。”李基说道。</p>

“何事?”刘备连忙追问。</p>

李基答道。“其实基对于计谋之道,不过是初窥门径,真正擅长且喜好的乃是‘种田’。”</p>

“啊?”刘备愣住了。</p>

刘备自然不会真的认为李基所说的“种田”,是亲自下田耕作,而是清楚其中所指的乃是开垦良田,以保钱粮等等内政之事。</p>

此前在刘备的眼中,李基出谋划策的能力,纵是与张良范增相比亦是相去不远,实乃天纵之才。</p>

然而,现在李基居然自称“种田”能力远超计谋之道?</p>

(本章完)</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