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基整理好衣冠后,这才让孙策带着太史慈进来。</p>
只是,在孙策走了进来后,却是一下子就跪倒在地,面露惭愧之色地开口道。</p>
“策愧对老师信任,请老师责罚。”</p>
李基微微皱眉,问道。“伯符这是何故?又有何处愧对了我的信任?”</p>
孙策低着头,惭愧地说着。</p>
“于青州急功冒进,以致黄河水患,遭致大败,这是其一;”</p>
“奉命护卫少主与相公子,被风雪所困于半途,陷少主与相公子于危难,使老师费心救援,此为其二。”</p>
“有此二罪,策实无颜再见老师,请老师斩我首级……”</p>
不等孙策说完,一个茶盏就砸了过来,砸中了孙策的额头,将孙策剩下的话语硬生生地打断。</p>
“愚蠢!”</p>
李基怒声地呵斥着。</p>
“且不说黄河之患以及天降大雪都算是天灾,非人力所能当之,更是非战之罪。”</p>
“纵使是一时有错,也万万不该萌生这轻生之念,此为懦夫所为。”</p>
“若是人人效仿此举,世间将领皆逢败而轻生,大汉早就绝了,还言什么复兴大汉?”</p>
这一言,训斥得孙策满脸通红。</p>
而李基说到最后,有几分怒其不争地喝道。</p>
“滚下去!”</p>
孙策低着头,不敢直视李基,连忙往外走去。</p>
只是,就在孙策走到门口之时,李基想起了什么,再度开口道。</p>
“回来。”</p>
孙策又连忙走了回来,道。“老师有什么吩咐?”</p>
李基凝视着开口道。</p>
“抬起头!大丈夫生于世,脊梁骨便该是硬的,你孙伯符不是打小就自诩要成为一头猛虎吗?怎生如今倒没了那气魄了?”</p>
“是!老师!”</p>
孙策昂着头地高声回答着。</p>
旋即,李基的目光落在了站在孙策的太史慈,问道。</p>
“你身旁的这位便是东莱太史慈?”</p>
至此方才找到机会开口的太史慈,连忙行礼道。</p>
“东莱太史慈,拜见侯爷。”</p>
“我知你名,此番伯符及其麾下士卒能在死中求活,甚至最后成功堵住了黄河缺口,全蒙足下相助……”</p>
说到这里,李基起身朝着太史慈拱手行了一礼,道。</p>
“请足下受我一礼,聊表感激。”</p>
太史慈被惊得下意识躲开,想要上前扶起李基,又怕冒犯了李基,反倒显得手足无措了起来,连连摆手道。</p>
“当不得侯爷大礼,就算换做旁人,也定会竭力阻止曹贼行那天怒人怨之事,此乃应有之义。”</p>
“好一个应有之义,若是人人如此,乱世何至于此?”</p>
李基先是赞叹,然后又生出了几分感触地感慨了一句。</p>
而孙策则是趁机开口向李基推举太史慈,这也是孙策此番求见,除了请罪之外的主要目的。</p>
只是,太史慈却是表明宁为孙策家将,却不愿为了富贵而离了孙策而去。</p>
这让孙策极力劝说起了太史慈,但即便是当着李基的面,太史慈却还是坚持要为孙策的家将。</p>
显然,这不是孙策与太史慈之间的第一次争论。</p>
这让李基一时甚至产生了原本与孙策形影不离的周瑜不在此处,莫不是因为见不得太史慈这个“第三者”的存在?</p>
即便李基相当的欣赏太史慈,但太史慈仅愿为孙策家将,自然也不会去勉强。</p>
太史慈为孙策的家将也好,又或是成了李基帐下的部将,肉都是烂在锅里,无甚区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