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魏延那带着几分询问的眼神,庞统心生出几分心动,但顷刻的犹豫过后,却是摇了摇头,道。</p>
“不可!”</p>
“为何不可?”</p>
庞统直言道。</p>
“攻取临淄之事,涉及丞相所定北伐大略,临淄之粮一旦焚毁,将大大瓦解青州守军的军心,使之士气下降。”</p>
“西线纵使慢了点,但有卫将军在前调动走大量守军的注意,更有利于趁机袭击临淄,东线或快,但却是凶险得多。”</p>
“此事,当求稳为上。”</p>
魏延如何不知这个道理,但魏延更清楚按部就班地走西线抵达临淄之时,丞相亲率的北伐大军主力都已经攻入北海郡,甚至将曹仁驻守的都昌城给包围了。</p>
届时,临淄焚毁于否,对于北伐大计而言也就是锦上添罢了,有功,但断然算不上大功,这焉能让魏延满意?</p>
相反,若走东线提前袭取临淄,占据了青州守军的重要粮仓所在,消息传出将会大大打击曹军的士气。</p>
如此一来,便是算不上首功,那也绝对是有数的大功。</p>
“士元……”</p>
魏延脸上挤出着笑意,拉着庞统坐下,又亲自为庞统斟茶,道。</p>
“我们且细细商讨一下,如何?你看,西线一路平坦,便是士元有妙计百出,那同样也无用武之地。”</p>
庞统脸上不为所动,眸光隐隐闪烁了一下。</p>
而魏延则是接着说道。</p>
“可东线不同,东线或有几分凶险,但以士元之能,纵有难处也必然是迎刃而解,且一旦走东线顺利提前袭取临淄,那对于丞相的北伐大计可是一大助力,这险值得冒一冒。”</p>
庞统那丑脸隐隐意动,但还是没有吭声。</p>
魏延见状,道。</p>
“须知丞相座下三贤,惟独让士元担任随军军师,这岂非是丞相对士元的看重?必然是希望士元能做出些成绩,而不是如上次在徐州那般徒劳无功。”</p>
“若是士元的表现不佳,说不准下一次丞相便让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随军,甚至那司马仲达说不准会暗里笑话士元。”</p>
这激将法拙劣得很。</p>
可庞统一想到司马懿那张臭脸,那粗眉毛就忍不住一跳。</p>
看在眼里的魏延知庞统已然心动,连忙开口道。</p>
“若将行军路线改西线为东线,还需请士元与本将一同传书给丞相,丞相方能应允。”</p>
而这,才是魏延耐心地劝说了庞统良久的原因所在。</p>
若无军令,魏延自然不敢擅改进军路线,违抗丞相的军令便是被剁了脑袋,那也是不敢喊冤的。</p>
魏延也知仅凭自己,怕是说服不了丞相。</p>
可假如得到庞统的鼎立支持,与庞统联名向丞相上书,那么得到丞相应允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p>
庞统听罢,低头斟酌了一阵,心中已有了决断,但脸上却仍是为难之色地开口道。</p>
“此事还是不妥,风险极大……”</p>
“士元,战事一起,何处没有丝毫风险?”</p>
“可风险我与文长一并向丞相担了,余事如何?”庞统反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