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过脸颊,吹得林黛玉鬓角发丝凌乱,但她的心情却是正佳。</p>
在这场争斗中,林黛玉毫无悬念的胜了,让此次骑马外出都平添了几分意趣。</p>
对薛宝钗的提防也不是没来由的。</p>
她与秦可卿等人完全不同,无论是秦可卿也好,紫鹃也罢,那都是陪在岳大哥身边的丫鬟而已,与她地位有别,而且也是一同生活的姊妹,比起与整日上衙公干的岳大哥,反而是她们相处的时间更久,情谊也深厚。</p>
秦可卿,紫鹃能对岳凌无意吗?林黛玉心如明镜,却不担忧,是因为在家中她的地位崇高,岳大哥对她们的关心和爱护也完全比不上她自己。</p>
可突然冒出的薛宝钗不同,她努力的在岳大哥面前做事,表现自己,说不想争什么,林黛玉哪里会相信。</p>
有妾室正常,岳大哥毕竟也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可有人来争,那就不一样了。</p>
“岳大哥见了薛姑娘没什么反应,反倒会因为我的质问而紧张。”</p>
林黛玉眉眼弯弯,轻纱之下,嘴边噙起了笑意。</p>
心思一放松,身上也就随着放松了,后背软了下去,结结实实地靠进怀里,林黛玉有感后立即清醒过来,又马上绷紧了身子。</p>
“虽然靠在岳大哥的怀里很舒服,可这是在外面呢,周遭还有人。”</p>
林黛玉脸颊一红,不由得拘谨了几分。</p>
马匹走得并不快,岳凌怕路上颠簸,颠得林黛玉不好受,也始终留意身前林黛玉的情况。</p>
所以林黛玉这番异常举动,还是引起了岳凌的注意,“怎么了,不舒服吗?”</p>
头顶的发髻左右摇晃,林黛玉应道:“没有。”</p>
林黛玉何止没有不舒服,她是从身至心都舒服的很呢。</p>
转出巷口,便有粥香四溢,二人来到了一处粥棚。此时队伍早就排起了长龙,也有不少人收到粥碗,便就地吹着热气喝起粥来。</p>
大锅上蒸腾着热气,所有人皆是探头探脑打量着,算着还有多少人才能轮到自己。</p>
有士兵维持秩序,场间也不算哄闹,只是时不时有孩童的哭闹声。</p>
老弱妇孺被排在队伍之前,未见几人生出怨言,此地民风也还算淳朴。</p>
岳凌牵着马,留林黛玉自己在马上握着缰绳走着,临近了粥棚,问此地的官员,道:“可曾遇见什么困难?”</p>
见得是岳凌来问话,很快便有人迎出来,“回侯爷的话,目前一切正常。因为城中开设了多个粥棚,灾民分散到各处也没拥堵,粮食也完全够用。”</p>
“遇见些精壮汉子我们就劝说去做工了,多是些老弱妇孺在排队,倒也是可怜。”</p>
居养院,安济坊,学堂,医坊,这类民生福祉的事还没展开,距离恢复城中的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
岳凌微微颔首,“好,先忙着吧,我再去别的地方看看。”</p>
“是。”</p>
与此同时,士兵齐齐向一个少年行礼,也引起了灾民们的注意。</p>
待岳凌走后,一老翁问起身边的士兵,“军爷,方才那是谁家的公子?”</p>
士兵摇头叹息道:“那不是谁家的公子,那是大名鼎鼎的安京侯,退北蛮,活捉可汗的那位。今日沧州赈灾便是他在主持,粥棚也是他设的,粮食也是从朝廷借来的。”</p>
老翁一怔,随后便缓缓放下拐杖,跪伏在地,向岳凌离去的方向叩拜起来。</p>
得知详细,便有越来越多的灾民效仿,街上跪伏一片,口中念着岳凌的恩德,一时间吵闹喧嚣的街道,也静的出奇了。</p>
又带着林黛玉走了几处城中粥棚,都是相差不多的情况。</p>
少有些闹事的,也早就被兵丁捉了。</p>
岳凌便也安下心来,送林黛玉回府衙,自己也该筹备接下来要做的事了。</p>
这一趟出门,林黛玉倒是欢喜的紧,除了有薛宝钗的因素在,又见得曾经满目疮痍的沧州城,如今在一点点焕发生机,恢复秩序。</p>
心地善良的林黛玉由衷为这些灾民高兴,也为岳大哥高兴。</p>
城中的变化是岳凌治理有方,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再回朝堂,便不是进士出身,腰杆也能更直起些。</p>
林黛玉自考虑不了太深的朝堂之事,但她见岳凌嘴角带笑,便也笑着。</p>
“姑娘,外面怎么样?”</p>
一回门,紫鹃和雪雁便迎了出来。</p>
能同岳凌骑马出门,别提她们有多羡慕了。</p>
林黛玉换下了身上的外衣,着了身居家的素白衣裙,接过暖茶,盈盈笑着和两个小丫鬟道:“自然变化大多了,若不然岳大哥在整日忙些什么。”</p>
“从城门口开始,东门外在修着一些房屋,城门下的检查也更严格了,不比我们入城的时候。城中施粥更是井井有条,岳大哥救了不知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每到一处都有人顶礼膜拜。”</p>
林黛玉说得得意,好似岳凌做的,就是她做的一样,让她面上极为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