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74章 碰到点儿困难(3 / 3)

夏淳听了非常认可,“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更要讲究中国气派。”</p>

他觉得全剧最后搬出的那幅对联无疑是全剧最出彩的地方,但梁左他们的小细节,也是《天下第一楼》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亮点。</p>

得到夏淳的夸奖,梁左和王小平那叫一个激动。</p>

话剧队的成员们也为他们感到高兴,尤其是参与了《天下第一楼》的成员,都觉得脸上充满光彩。</p>

那可是京城人艺的导演!</p>

排演一代名作《雷雨》的导演!</p>

英达脸上微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p>

对于自诩为“天才”的人物,最折磨的便是在他最引以为傲的领域,被其他人夺去风采。</p>

偏偏他还无话可说。</p>

没办法,《天下第一楼》太优秀了,优秀到英达觉得自己的作品在他面前像是卖艺的杂耍一样幼稚。</p>

夏淳回到京城人艺后做了两个决定。</p>

先是请了全聚德的特级厨师给剧组做报告,又把主创团队带到全聚德烤鸭店体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p>

等到这一切过去,剧组主创才进了排练场。</p>

到了10月末,临近公演前夕,京城人艺邀请部分评论界、新闻界人士座谈《天下第一楼》,开始为作品造势、找问题、补漏洞。</p>

会上大部分评论家都对《天下第一楼》给出了极高评价。</p>

“剧里的人物设计别致多彩。”</p>

“有观赏性,又有可思索性,很好的一篇剧本。”</p>

“有生活根底,又满足了大众的文学期待,这部作品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难以一言以蔽之。”</p>

江弦作为话剧的创作者,也出席了这个座谈会。</p>

他作为一名作家,的座谈会参加过不少,话剧的还是第一次。</p>

不过形式相似。</p>

他听着一众话剧界人士对《天下第一楼》进行评论,频频点头。</p>

他位置和主演谭宗尧不远,俩人聊了起来。</p>

谭宗尧这个人有点沉闷。</p>

“在京城人艺呆几年了?”江弦问他。</p>

“十年。”</p>

谭宗尧叹了口气。</p>

他是军艺毕业的话剧演员,怎奈何毕业的时候正巧是话剧“死了”的时候。</p>

兜兜转转,浪费了年华,人到中年,才终于重新投身到话剧事业当中。</p>

在京城人艺十年,他一开始只能演龙套,到了后来才终于崭露头角,演起了B组角色。</p>

B组角色就是俗称的B角,话剧分AB角,话剧中的一线阵容俗称就是A角,二线阵容俗称就是B角。</p>

当A角因病或者某些原因不能上演时,B角来替补上场。</p>

谭宗尧苦笑说,他因为演了太多B角,从没演过A角,以至于一些同志称他为“备件演员”。</p>

去年更是心酸,谭宗尧被安排了四个B组角色,结果因为各种突发因素,这四个B角要么因故无法上台,要么就是被临时替换。</p>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下第一楼》首次公演的A角,就这么交到他手里。</p>

“十年磨一剑。”</p>

江弦拍了拍谭宗尧的肩膀,“都说B角是‘救戏如救火’的那个,卢孟实也是个救火的角儿,京城人艺里头那么多演出主力,我看你就是最像卢孟实的那个。”</p>

谭宗尧听罢,深吸一口气,郑重的点点头。</p>

文学馆选址的事情也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p>

筹委会开了个小会,碰了下头,巴金、冰心因年事已高,不到场,其他人都参加筹备委员会会议。</p>

讨论的问题其实主要就一件事:给文学馆选址!</p>

叶圣陶都给中国现代文学馆题好馆牌了,馆址还没找好。</p>

江弦有些疑惑,“之前不是讨论决定过,万寿寺很合适么?”</p>

孔罗荪看他一眼,叹了口气。</p>

“要拿万寿寺这个地方有点困难。”</p>

“我们想要,总政歌舞团不给啊。”</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彼得·潘与辛德瑞拉 华娱之闪耀巨星 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 总裁溺宠闪婚妻 从零开始的触手怪 夏叶的中古店 借种 陈平苏雨琪 我收服了宝可梦 不妙!总裁发现我造谣他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