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悲等众僧果然欣然点头,已是明了于心了。</p>
陆雨继续道:“正字已解,那便是清字。”</p>
“清,乃清净心。”</p>
“无垢染、无贪嗔、无痴恼、无怨忧、无系缚。”</p>
“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是为纯净妙心。”</p>
“禅心如是,清茶如是。”</p>
“品茶若无清净心,不能由‘静’入‘净’,便只是在饮水而已。”</p>
“同样,参禅若无清静。”</p>
“不能离烦恼之迷惘。”</p>
“不能般若之明净。”</p>
“不能止暗昧之沉沦。”</p>
“又如何登上菩提之逍遥?”</p>
“清净心,禅茶相通,乃为一道。”</p>
原来如此!</p>
玄悲、玄苦同时眼睛一亮豁然开朗!</p>
而他们身后众僧则有的轻轻点头。</p>
有的却陷入沉思。</p>
显然禅悟修行仍有些差距。</p>
陆雨不去管这些。</p>
他传道,各人领悟多少全靠机缘慧根。</p>
若无慧根,纵是讲到天黑也是枉然。</p>
当然更重要的是。</p>
他说的这些。</p>
本来就是原本世界数千年参禅、问茶之人的精华总结。</p>
若是延伸展开。</p>
怕是数万言都难以详述。</p>
沉吟片刻。</p>
陆雨又将目光落在第三字。</p>
徐徐道:“和。”</p>
说起“和”字。</p>
玄悲、玄苦登时聚拢了精神。</p>
此前三天,他们二人皆对“正”与“清”有所感悟。</p>
真正的关口便在“和”。</p>
陆雨道:“和,便为六和敬。”</p>
“六和敬……”玄悲喃喃轻语,若有所思。</p>
陆雨点头道:“第一和,身和同住。”</p>
“无论品茶修行,皆须身业清静。”</p>
“于茶者相互包容,论道者亦殊途同归。”</p>
“此便为身和同住。”</p>
稍停片刻。</p>
陆雨继续道:“第二和,口和无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