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柳延四人站在那里,有些拘谨,刘宽便道:“你们都找位置坐下吧,稍后将我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p>
其余三人都听话的找位置坐,唯有赵文远先看了苏铨一眼,见苏铨毫无表示,这才后知后觉地跟着找位置坐。</p>
显然,赵文远还没弄清楚这科技司谁才是真正的“老大”。</p>
刘宽并没有准备跟一个书吏计较。</p>
他拿出秋月抄写的蒸汽机、火车相关资料,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p>
“诸位应该都知道了,前几日随跨江大桥一起出现的还有一条铁路。”</p>
“根据亲军探查,这条铁路极可能由松江府上海县至北平,长达两千余里。”</p>
听到这里,柳延四人明显都露出了震惊神色——他们之前虽知铁路的存在,却也是才知道铁路竟有这么长!</p>
刘宽继续道,“即便是一条普通的官道,也能给大明百姓出行带来很大便利,更不用说大明尚未有的铁路了。”</p>
“有人可能会问,铁路究竟有何用?既然是路,自然做交通之用。”</p>
“不过铁路并不方便人、马匹、马车行走,而是专给火车奔行的。”</p>
“我们科技司设立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打造火车,好让这条铁路派上用场。”</p>
“接下来便涉及到我今日所讲之事的重点——什么是火车。”</p>
“火车其实是一种俗称,其正式名称应是‘蒸汽列车’。那么什么是蒸汽列车呢?”</p>
“如马车,是以马匹拉动一个车厢,故名马车。所以,蒸汽列车则是以蒸汽机拉动多节车厢组成的一列车组,故名蒸汽列车!”</p>
说到这里,刘宽注意到苏铨以及柳延等书吏都在运笔如飞的记录着,便停了下来。</p>
其实他方才语速已经相当缓慢,但毕竟说的太多,而苏铨几人又未必习惯听写,想要将他所言都记下来很难。</p>
但如果他们聪明的话,便该知道,不是每个字都需要记下——只需记住要点,之后再整理即可。</p>
过了会儿,刘宽才接着道:“打造蒸汽列车有两个重点:一为炼钢,因为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列车车轮等部件,又或是铁路轨道,都需要以钢铁铸造。”</p>
“二便是打造蒸汽机——这是一种对于大明匠人来讲颇为复杂的机器,不过有我给出的构造图,并进行指导,是可以复制出来的···”</p>
然后,刘宽找出了蒸汽机的构造图,又对着图给苏铨几人讲了蒸汽机的作用原理。</p>
讲完后,刘宽见几人都在埋头书写,便想喝口茶。</p>
结果发现,他都不知道这科技司中是否有茶叶——不远处桌上倒是放着一个暖水壶。</p>
这种明代的暖水壶是漆器包裹瓷瓶,又或者以藤条缠绕棉布包裹瓷瓶,以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p>
刘宽还没有养成指使属下伺候他的习惯,便起身去倒水。</p>
他倒水的声音响起,其他人才察觉。</p>
郑智良最先出声道:“员外郎要喝水可招呼卑职来做,哪用得着亲自动手啊。”</p>
说话间,他已快步过来,要接过刘宽手中的暖水壶。</p>
刘宽却已经将其放了下来,对郑智良道:“这等小事哪用得着你们帮忙?回座位上去吧。”</p>
“是。”郑智良又退了回去。</p>
“苏郎中可要喝水?”刘宽又问。</p>
苏铨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并不像阁下般讲了许多话,不渴。”</p>
刘宽点点头,端着茶杯坐回自己的位置上。</p>
发现水并不烫,他便小喝了一口。</p>
心里则想着,为了安全起见,回头最好还是自己带暖水壶过来——倒不是怕人给他下毒,主要是不知这水又没有烧开,又是放了几日的,是否卫生。</p>
放下茶杯,刘宽问:“我方才所讲的这些,诸位可有不明白的地方?”</p>
柳延等人一时不出声。</p>
苏铨则问,“这火车为何必须行于铁路之上?可否在官道上行驶?”</p>
刘宽道:“当火车速度提起来之后,会跑得很快,便是我们打造出第一代火车,也有可能快如奔马。”</p>
“再加上其拉着多个车厢组成的列车组,上面载了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的货物。”</p>
“苏郎中可以想象下那种情景,再想想火车是否适合在官道上奔行。”</p>
刘宽的话很直白,也很好懂。</p>
苏铨当即就想象了下,然后面色微变,道:“若如阁下所讲,火车行驶在官道上,怕是十分颠簸,可能导致列车组散乱互撞。”</p>
“而若是有人在官道上被火车撞到,怕是会粉身碎骨,还会致使火车倾覆。”</p>
“另外,官道怕是也不堪火车碾压,估计几趟之后就会变得难以行车。”</p>
或许是受到苏铨提问的鼓励,赵文远跟着出声了。</p>
他道:“请问刘副郎,为何不让蒸汽机只拉一节车厢?这样应该可以在官道上行驶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