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冲:???我呢?我的戏份也很足的好吗?)</p>
(群臣:你是那个等。)</p>
“好。”</p>
魏征眼神逐渐森然,一股若有似无的威压散发而出。</p>
“既然你敢在朝堂上诬陷吾儿,吾就跟你先礼后兵!”</p>
“首先第一件,凌敬谋逆乃是早有准备的事,而且叔玉当时并未入仕。”</p>
袁天罡眉头一皱。</p>
这件事具体如何,他也不怎么清楚。</p>
“此事可排除。”</p>
龙椅上,李世民开口回应。</p>
随着魏征的发话,他好像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p>
“第二件事,李大亮身死。”</p>
魏征转头问道:“他是属于自杀,整个大唐每天有多少人自杀?”</p>
“难道都怪吾儿头上?”</p>
嗯?</p>
群臣一愣。</p>
可不是嘛……</p>
这关魏叔玉屁事啊。</p>
“第三件、天灾!”</p>
魏征扫视了一眼群臣:“敢问诸位,大唐的天灾还少吗?”</p>
“贞观元年:河北、山东旱灾。秋,关中水灾。八月,三省诸州霜灾。”</p>
“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八月,河南、河北霜灾。”</p>
“贞观三年:全年,关中大旱。五月,五州出现蝗灾。秋,九州出现水灾。秋,北边诸州霜灾、瘟疫。”</p>
“贞观四年:“秋,三州出现蝗灾。三州出现水灾。”</p>
贞观五年……奇迹,没有灾害!</p>
“贞观六年:“河南、河北数州水灾。”</p>
咚!</p>
魏征踏出一步,陡然提高分贝:“贞观七年,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余州发生了水灾。”</p>
“而吾儿入仕后,才发生了几次?”</p>
“敢问诸位……”</p>
“这种天灾问题,能盖在吾儿头顶吗?”</p>
(贞观七年,水灾整整涵盖了三十多州!)</p>
李世民执政二十三年,被誉为被天灾贯穿的帝王。</p>
群臣沉默。</p>
李世民亦是沉默。</p>
如果真要怪的话,这事得怪李世民。</p>
武德年间还好好的。</p>
他当皇帝就天灾频繁……</p>
由于得位不正,还因为蝗灾下过罪己诏。</p>
他自己都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了,怎么怪别人?</p>
“第四件,獠人反叛!”</p>
“贞观五年,冯盎平獠。”</p>
“贞观六年,唐平静州獠人叛乱。”</p>
“獠人自古都在垂涎中原之地,历朝历代比比皆是。”</p>
“敢问诸位……”</p>
“哪个朝代将这种事怪在一个小屁孩身上了?”</p>
群臣再次沉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