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潇洒离去。</p>
玄武门口。</p>
魏叔玉站在众人跟前。</p>
“魏叔玉,你能不能别作妖?”李君羡欲哭无泪。</p>
“我是为了大唐。”魏叔玉严肃的回道。</p>
“那你能不能换个城门作妖?”李君羡叹了口气。</p>
皇宫有那么多城门,你怎么就盯着我这个玄武门了?</p>
我李君羡看起来很好欺负吗?</p>
“这不怪我啊……”</p>
魏叔玉摊了摊手:“太极殿附近就那么几个门,正门又不让走,只有玄武门了……”</p>
“……”</p>
李君羡心累。</p>
那么多城门,我怎么就挑了个玄武门当值呢。</p>
“魏叔玉,你好大的胆子。”</p>
就在这时,李佑气势汹汹的从玄武门走了出来。</p>
“哟,燕王又见面了啊。”</p>
魏叔玉笑着打了声招呼。</p>
哼。</p>
李佑冷哼一声:“奉父皇诏令,所有百姓不得围堵在玄武门外。”</p>
“我们有事想要上禀陛下。”魏叔玉笑着回道。</p>
“官府没人了吗?”</p>
李佑冷着脸呵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找父皇,国家大事谁来处理?”</p>
“不好意思燕王……”</p>
魏叔玉咧开嘴笑道:“咱这也是国家大事。”</p>
“别大事了。”</p>
李佑冷笑着说道:“你煽动百姓,聚众闹事,再不退走休怪本王将你镇压。”</p>
“稍等……”</p>
魏叔玉拍了拍手。</p>
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面硕大的鼓而来……</p>
“看到这面鼓了吗……”</p>
魏叔玉走到鼓面前摸了摸:“我称它为登闻鼓!”</p>
唰。</p>
李佑的面色骤变。</p>
登闻鼓。</p>
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p>
在晋武帝、北魏,隋朝都有登闻鼓挂于朝堂之外。</p>
而大唐前期,并未悬挂。</p>
直至显庆五年,有人怀鼓于朝堂申诉,唐高宗才重新悬挂登闻鼓于应天门外。</p>
“燕王殿下……”</p>
魏叔玉笑着抱了抱拳:“劳烦通禀一下陛下,魏叔玉有冤屈想要面圣。”</p>
“有冤屈就去找官府,父皇可没时间处理你这小事!”</p>
李佑依然强硬。</p>
这活可是自己主动揽的,若是办不好……</p>
不仅会在父皇心里留下一个不堪大用的印象,还会被文武百官看笑话。</p>
“你可以先通禀一下。”</p>
魏叔玉笑着道:“我想陛下应该会见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