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可以救千人,救万人呢?”</p>
“这....”</p>
李世民有些犹豫了,因为以他的性格,估计会杀。</p>
但他知道,他若这样回答,肯定会中李承乾的圈套,于是反问李承乾:“若换作是你,救还是不救?”</p>
李承乾仰头大笑:“哪怕可以救整个天下的人,儿臣也不会杀那个人!”</p>
“为何?”</p>
“因为儿臣担心自己,就是被杀的那个人!”</p>
“这.....”</p>
李世民闻言,瞬间感觉头皮发麻。</p>
众臣也目瞪口呆,念头通达。</p>
李承乾这三问,其实是在为玄武门之变定论。</p>
他分别从人性,道德选择,个人价值观这三方面,剖析了整个事件,引导人们去正确的认识整个事件,而不是直接告诉人们,整个事件的对与错。</p>
虽然这种方式,在后世论证中很常见。</p>
但是。</p>
这是大唐。</p>
这一番问答,直接让大唐君臣都升华了。</p>
因为这一番问答,不仅是对玄武门主角们的内心拷问,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道德观的启发。</p>
他们不禁冒出这样一个问题?</p>
这真是眼前这个年仅8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吗?</p>
简直难以置信!</p>
太令人震撼了!</p>
“呼....”</p>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定了定情绪,稳了稳心神,这才满脸复杂的看向李承乾:“这三个问题,是谁教你的?”</p>
李承乾随口答道:“没人教我,都是我自己想的!”</p>
“什么?!”</p>
众臣无不被李承乾的天赋震惊,没人教都能想出这样的问题,此子大才啊!</p>
“呃....”</p>
李世民本打算追问李承乾那三个问题怎么想的,但看到众臣的表情,又硬生生地把想问的话咽了回去,于是转移话题道:“这跟你请废太子,有什么关系?”</p>
“不是,父皇还没明白吗?儿臣是长子,也是无错之人!”</p>
“意思是,你在担心你那些弟弟?”</p>
“对!”</p>
李承乾满脸诚恳地道:“正所谓,君子不立桅樯!父皇没有坚定选择儿臣当太子,会给儿臣带来隐患。所以这太子之位,儿臣不能要!”</p>
“隐患?什么隐患?”</p>
“父皇你仔细想想,你立我为太子,却不给我加冕,这算什么,半成品太子!虽然合法,但也给我那些弟弟留了机会!”</p>
“只要我一日不加冕,他们就觉得自己可以争太子之位,只要我出事,他们就是下一任太子的人选!”</p>
“如此一来,你觉得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吗?”</p>
“这怎么可能?”</p>
李世民不以为然地说道:“你觉得朕会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们身上吗?”</p>
李承乾心中有些好笑,你何止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了。你的儿子,因为这样的悲剧,几乎没两个好活的!</p>
都说四个千古一帝,培养不出一个顺位继承的太子,其实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千古一帝的太子有多难。</p>
从小被给予厚望,照着自己的模版培养,可是,无论怎么培养,终究不可能培养出另一个自己。</p>
所以,四个千古一帝的太子,才会全是悲剧。</p>
却听李承乾又苦口婆心地道:“父皇,不是我不相信您,是我不相信我自己,您就废了我的太子之位吧!求您了!”</p>
“逆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