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问吏科给事中,仿佛是在询问,可更像是考教。</p>
郭璡有些莫名的失望,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冷漠。</p>
可于谦却在思索,他皱着眉,看着很认真。</p>
这人也算是久历官场了,居然还这般认真,真的是奇葩一朵啊!</p>
可于谦却真的是在认真,他想了许久,才说道:“蹇大人,例如一名官员,平日里的各种消息都要汇总,考成之后,吏部主事以上的坐下来好好的说说,上中下得有个说法,是渎职还是勤勉,治下百姓的日子如何了,赋税和往年相比可有变化,原因何在…”</p>
郭璡的眼皮子跳了一下,然后看了蹇义一眼。</p>
蹇义全身放松的在听着,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p>
郭璡的心口突突的跳了两下,然后干咳一声。</p>
于谦并未被这声干咳打扰,继续说道:“…都说要德行,可下官阅历了许多贪腐的官员,在被抓之前,他们不少都有君子之称,下官就想啊!知人知面不知心,德行太难勘察,那么就该以治下百姓的日子好坏为准,比以前好,那就是上,当然,还得要辅以赋税和刑狱……”</p>
郭璡听的心惊肉跳的,再也忍不住了,就插嘴说道:“德行教化乃是一地的风气,风气好,风气正,则地方靖,一地安。为天子牧民,正该以靖安为要,其次便是赋税和刑狱…”</p>
于谦忍不住也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治下百姓的日子当是第一!”</p>
居然和未来的吏部尚书争论,这便是强项令啊!</p>
蹇义没有管这个,他突然觉得于谦这人最适合的位置就是都查院。</p>
嗯,他丢下两个在争吵的人开始写奏章。</p>
在请辞之后,他觉得自己突然涌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就想把这些想法告诉皇帝。</p>
而不少想法就是于谦刚才的一番话引出来的。</p>
“…为官之道当首重报效君王,安抚黎庶……”</p>
“百姓要的是什么?郭大人可知晓?”</p>
“本官如何不知道……”</p>
于谦和郭璡在激烈的辩论着,蹇义已经检查完了奏章,然后起身出去。</p>
“此事万万不可……”</p>
两人吵发了性子,声音渐渐的越来越大……</p>
外面不少人在听,大半义愤填膺,大抵是觉得于谦过分了。</p>
蹇义神色轻松的从中间走过,对那些招呼声充耳未闻。</p>
他一路去请见,却和出宫的皇帝撞在了一起。</p>
朱瞻基一身便服,身后跟着两个嬷嬷和一群便衣侍卫。</p>
蹇义看到一个嬷嬷抱着的孩子,不禁大惊,也顾不得什么,就低声进谏道:“陛下,白龙鱼服不可为啊!而且……而且殿下……”</p>
他觉得皇帝袭承了太多文皇帝的习惯,比如说带着孩子出宫。</p>
他看着短须的朱瞻基,不禁感慨万千。</p>
当年朱棣就是这么带着朱瞻基出宫,然后去问民间疾苦,只是希望他以后别成了晋惠帝。</p>
“今日不热,朕带孩子出来转转。”</p>
后面有人牵马出来了,朱瞻基上马,顺手接过孩子,问了蹇义:“吏部可是有事吗?”</p>
你都上马了才问,这分明就是说不是急事就别说。</p>
蹇义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吏科给事中于谦为官方正,行事锋锐,可入都查院。”</p>
这时沈石头一路从外面过来,近前说道:“陛下,兴和伯已经在等着了,还带了闺女。”</p>
朱瞻基点点头,怀里的玉米喊道:“姐姐!姐姐!”</p>
朱瞻基摸摸他的脸蛋,然后对蹇义颔首道:“于谦的职位,朕这里有了些布置,且等等。”</p>
蹇义躬身应了,然后茫然看着朱瞻基一行人远去。</p>
皇帝这是在告诉他等着,你想辞官朕知道了,但是等着,别玩什么三辞。</p>
重臣辞官的话,皇帝多半是要先不许,然后派御医去府上给他瞅瞅身体。然后就是第二次…第三次……</p>
等君有情来臣有义的戏码演完后,该走的还得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