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保一直有个疑虑,所以众人走了之后,他留了下来。</p>
脚踏实地的感觉不错,方醒觉得身体还有些发飘,见洪保留下,就问道:“可是有事?”</p>
洪保斟酌了一下措辞,说道:“兴和伯,林正船队……”</p>
他看了方醒一眼,没看到恼怒,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担心。</p>
“大明对泰西无需借口,咱家以为,对于他们来说,既然敢跟着咱们的船队过了鼍龙湾,那就是居心叵测。大明……”</p>
“大明无需什么借口,想弄就弄死他们,出来多少就弄死多少!”</p>
洪保肃然道:“咱家当时见到金雀花的船队,多而小,不是咱们的对手。”</p>
“但从你们到了泰西之后,见识过大明船坚炮利的泰西诸国必然会大力整治水师,所以不可轻敌,本伯也不会轻敌。”</p>
“你在担心什么?”</p>
方醒觉得这段时间里,洪保总是在忧心忡忡的。</p>
洪保看看门外,见门外有家丁在看守,就近前些,面色凝重的道:“兴和伯,你可曾想过林正船队全军覆没……”</p>
他觉得方醒会否认。</p>
可方醒却毫不犹豫的说道:“有过这种推测。”</p>
洪保松了一口气,说道:“咱家就怕你优柔寡断啊!”</p>
“这话怎么说的?”</p>
方醒觉得洪保有些古怪。</p>
对于军中而言,必要时的牺牲是很坦然的。在方醒这个层次的人来说,有些时候把某些麾下当做是诱饵,再正常不过了。</p>
而洪保的态度却有些古怪,“兴和伯,以后的太子可不能优柔寡断啊!”</p>
方醒捂额道:“你们居然关心这个?”</p>
洪保理所当然的皱眉道:“兴和伯,那是国本啊!你既然要教未来的太子,优柔寡断可不行。”</p>
方醒不禁叹息着,“你们……玉米还小啊!”</p>
洪保盯着方醒,把他看得毛骨悚然。</p>
“你们这……”</p>
洪保认真的道:“兴和伯,未来的太子殿下绝不能听从文官的那一套,那是死路!”</p>
方醒的心跳在加速,他从未想到过这个场景。</p>
是的,作为天子家奴,洪保哪来的胆子对未来太子的教育指手画脚?</p>
洪保微微侧身看着粉刷白净的墙壁,说道:“文皇帝雄才大略,我辈的日子好过一些,好歹只要努力就能有出头的日子。仁皇帝时,文官逼迫……当今陛下登基后,也曾有纷争之时。”</p>
洪保的话让方醒大为震惊。</p>
他从不知道当年那个只想着争权夺利的洪保为何会那么深刻,居然一语就道破了那些暗地里的龌龊。</p>
朱元璋对太监干政几乎是神经质般的恶心和警惕,一旦发现,那必然是死。</p>
朱允炆是文人的皇帝,他当然一切都是听文人的。</p>
朱棣却不同,他的靖难之役能够成功,和一群太监的努力分不开。</p>
所以他信重太监,比如郑和,比如王景弘,比如……</p>
“文皇帝相信咱家这等刑余之人,咱家怎会看着那些文官压住皇帝?”</p>
洪保很从容的说出了这番犯忌讳的话,方醒心中惊讶的同时,却想起了朱瞻基上次差点想弄一个宫内辅政太监的机构。</p>
是的,大多数时候太监是忠诚的。</p>
纵观历史,太监跋扈或是得意的时候,多半是局势失衡。文官逼迫皇帝过甚,让皇帝不得不祭起太监这面大旗来抗衡。</p>
一句话,在皇帝没有感到危险之前,他不会发神经把太监抬起来。</p>
是的,除非那皇帝是个蠢货,否则他不会平而无故的把太监抬起来。</p>
那么史书上不绝于缕的,关于太监方面的黑新闻是谁的手笔?</p>
史书上必然是皇帝昏庸,权阉奸诈专权。</p>
是的,文官从来都不会反思太监出现在权力场里的真正原因。</p>
不,方醒觉得他们是在视而不见。</p>
汉末时,外戚和太监并起,谁的功劳?</p>
什么四世三公,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