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朕临朝至今,如何啊?”</p>
邓绥紧紧盯着顾熙,目光中满是期待,仿佛顾熙的回答,已超越了病痛带来的折磨。</p>
顾熙也没料到邓绥竟然会说这个问题。</p>
他沉默片刻,旋即无比认真地说道:“昔年孝和皇帝在世之时,便与臣言,太后有大丈夫之性。”</p>
“如今看来,孝和皇帝慧眼识珠。”</p>
“太后不仅仅是大丈夫,亦有大圣的风范。”</p>
顾熙的表情极为严肃,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真诚。</p>
闻言,邓绥的脸上笑容更甚,“能得太傅如此评价,朕知足了。”</p>
她的声音虽微弱,却透着一丝欣慰,“朕这一生,如履薄冰。”</p>
“昔年刚刚入宫之时,不敢有半点逾越,生怕触怒阴氏。”</p>
“甚至就连孝和皇帝立我为后,我都需要不断辞让。”</p>
“后临朝称制,更是艰难。”</p>
“不敢以万乘之国为儿戏,上求不欺天愧对先帝,下求不违背民意有负本心。”</p>
“好在有太傅相助。”</p>
“能让朕有脸面前去见孝和皇帝。”</p>
说着,她再一次看向了顾熙,眼神忽地愈发有神了起来,“太傅,朕时不久矣。”</p>
“大汉,拜托了!”</p>
顾熙紧紧的盯着邓绥,脸上悲伤之色渐浓。</p>
此时此刻,与昔年刘肇临终时的场景,竟是如此相似。</p>
岁月终究是带走了太多太多的人。</p>
无论他有多么大的才能,何等的雄心壮志。</p>
终究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p>
看着邓绥那灼灼的眼神,顾熙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认真的点了点头:</p>
“臣,领命。”</p>
闻言,似乎就像是了结了心愿一般,邓太后的瞳孔忽地散开。</p>
整个人的眼睛也在这一瞬间渐渐合了起来。</p>
“母后!!!”</p>
伴随着刘祜的一声大喊,群臣纷纷跪下,那一声声哭泣之声亦是在这一刹那响了起来。</p>
元初九年三月癸巳。</p>
摄政太后邓绥崩世于长乐宫。</p>
谥和熹皇后。</p>
意为有功安人曰熹,与和帝同葬于顺陵。</p>
下葬之日,群臣百官陪位,黄门鼓吹三通,鸣钟鼓,天子举哀。.....</p>
——————</p>
“元初九年三月,太后邓绥崩。</p>
后临朝十六载,不矜权位,与太傅顾熙共襄国事。</p>
时天行乖戾,水旱频仍,十载不绝;</p>
边关狼烟四起,匈奴犯塞,羌戎扰境;</p>
中原寇盗如猬毛,州郡骚然。</p>
后每闻黎元饥馑,辄中夜推枕,绕室彷徨,彻旦不寐。</p>
乃罢琼林之宴,减尚方之供,斥椒房珠翠充赈资,躬率六宫食粝衣素。</p>
由是德泽布于寰宇,流民得归田亩,虽黄潦赤地而仓廪不空,卒使海内复安,岁登丰穰。”</p>
——《后汉书.皇后纪》</p>